【想祢的時刻】

父親的背影

他沒有忘記還有一項超越物質的珍貴資產,是不會隨時間消耗殆盡,那就是將信仰帶給他的兒子以撒,並且帶著他一起去經歷那位「耶和華以勒」的神……

劉幸枝

        你曾否仔細端詳過父親的背影呢?深深烙在你腦海的,是甚麼樣的印象呢?

        還記得當年就讀中學,看到一篇中國文學家朱自清的短文《背影》,裏頭描述二十歲的他,在準備回北大讀書時,與父親在月台上道別的情景。年少輕狂的他,自認比父親懂更多東西;可是,在父親的眼中,他永遠都只是個孩子。

        父親找了腳夫幫朱自清挑行李,臨別時,看到月台的另一端有攤販在賣橘子,便拖著沉重體態,爬上爬下地跨越月台,然後氣喘噓噓地把一袋橘子拎到朱自清面前,就轉身走了。朱自清數次望著父親的背影,不知怎地流下淚來……。整篇散文沒有記錄任何感性的對白,卻藉由細膩刻劃父親的動作,展現出慈父的愛。

        聖經當中,也曾勾勒出一位父親的背影。他老來得子,神卻要求要把這個兒子獻上。這個兒子是神給的,但是現在卻要把這個禮物收走,他該怎麼辦?當他轉過身去回應神的要求時,他兒子看到的是怎麼樣的背影呢?

順服的背影

        幾年前,華人界的名人黑幼龍先生的長孫黑筠瀚罹患血癌過世。他的兒子黑立言在受訪時講了一句話:「如果神要給你一個完美禮物,但七年半以後收回,你要不要?」

        亞伯拉罕獻以撒,面對的正是這樣的處境。亞伯拉罕盼了廿五年,終於得到兒子時,他們夫妻兩人把他取名以撒,意思是:「喜笑」,因為神使他們因這個孩子而喜樂歡笑。

        然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按猶太他勒目的算法,以撒正值卅七歲的那年,神突然告訴亞伯拉罕:「我要你把你兒子獻給我。」聽了這話,不知亞伯拉罕是否起了掙扎跟疑慮:「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禮物是祢給的,何必現在又要收走呢?」

        按亞伯拉罕的個性來說,他應該是最懂得討價還價、搶救靈魂。他曾為所多瑪的罪人跟神禱告,希望城裏若有十個義人,神能為此不審判這城(創十八:23〜32);他也曾為了搶救被擄的侄兒羅得,毫不顧惜性命地率領三百一十八名家丁,連夜追趕一批聲勢浩大的聯軍(創十四:14)。

        可是,創世記卻完全沒有記載亞伯拉罕為了「獻以撒」的事跟神討價還價。他異常沉默,彷彿有千斤的重擔壓在胸口,讓他連好話都說不出口。聖經似乎刻意留下了一些空白,讓我們從這位父親的沉默,感受到一股難以言喻的重量在牽動著他的內心深處。

        神指示亞伯拉罕帶以撒到摩利亞地獻祭,摩利亞的意思是指「被耶和華選上之地」,從別是巴到那裏約有三天腳程。

        聖經沒有記載亞伯拉罕跟兒子一路上聊些甚麼,只知道父子兩人一起走最後一段路程時,亞伯拉罕告訴家僕:「你們和驢在此等候,我與童子往那裏去拜一拜,就回到你們這裏來。」接著以撒也問父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裏呢?』 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於是二人同行。」(創廿二:7〜8)

        簡斂的對白,讓我們看到亞伯拉罕似乎不是顛狂,而是非常清楚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亞伯拉罕的一生當中曾做出許多重大的決定,包括離開文明的吾珥,往神指示他的地方去。希伯來書的作者曾說,他出去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往哪裏去。

        哪有人搬家不知道要搬到哪裏呢?總該有個目的地吧!亞伯拉罕只知道是神的手在牽引他,除此之外,細節對他來說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事實證明,當他抵達應許之地,神賜給他豐盛的祝福遠超過以往,是他始料未及的。當他曉得神將會賜他一個兒子時,已經七十五歲了,作夢都沒想到,廿五年之後,他跟撒拉真的生下一個兒子。

信靠的背影

        對亞伯拉罕而言,神常給他一些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在人看來,每一次都很難達成。但是一旦他願意跨出信心的第一步,神總會讓結果出乎意料的美好,他知道神絕對是信實的。所以,他很篤定地告訴僕人:「我跟這個孩子上山敬拜神,待會兒我們就回來。」他也告訴以撒:「別擔心沒有祭物,因為神會預備。」

        問題是,當他們都把祭壇做好,一切準備妥當時,還沒有看到神做任何的預備。此刻的亞伯拉罕把以撒捆綁後放在祭壇上,竟毫不遲延地揮刀向下。以撒當時正值壯年,被父親捆綁之前就有機會奮力掙脫,把父親壓倒在地上。但他沒有!

        正如亞伯拉罕沒有問神:祢在幹嘛,為甚麼要我獻以撒?同樣,以撒也沒問父親:你在幹嘛,為甚麼把我獻給神?亞伯拉罕如何以信靠的心順服神,以撒也以單純的心順服他的父親。

        表面看來,「獻以撒」是亞伯拉罕操練信心的功課,以撒學習順服的功課。但其實兩人都是在學習把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獻上。

        亞伯拉罕走向摩利亞山的背影,讓以撒看到一位父親對神的信靠已經到了一種地步,即使神收取他所愛的,他也是感謝主。因為人生在世,真的沒有甚麼人事物是我們可以永遠擁有,都不會失去。配偶亦然,子女與父母都是如此。

        這場獻以撒的事件,是父子兩人一起經歷信心的過程。因為亞伯拉罕早就知道,神是絕對不可能要求把人殺了獻祭,神是憎惡這種事情的。但這不代表亞伯拉罕不會擔心,不會害怕;然而,他雖然會有人性的掙扎,卻依然去順服一個看起來彷彿正在剝奪他幸福的神。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他也在幫助兒子一起經歷神——即使有一天,神取走你最愛的人,你還是願意選擇繼續相信祂嗎?

傳承的背影

        亞伯拉罕一路上的沉默,可能是他根本不曉得該如何跟以撒解釋他跟神的關係、他的信仰,以及他為甚麼相信神。他對神的經歷,很難用言語描述,特別是在生命重要考驗的時刻,他唯一能告訴兒子的就是「耶和華以勒」。

        我們從聖經當中發現,亞伯拉罕給他兒子看到的背影,是單純相信、全心順服。創世記廿六章廿四至廿五節記載,當亞伯拉罕過世,以撒遭到非利士人欺負時,神對以撒說:「『我是你父親亞伯拉罕的神,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要賜福給你,並要為我僕人亞伯拉罕的緣故,使你的後裔繁多。 』以撒就在那裏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亞伯拉罕教他的兒子學會,即使遇到逆境,也要相信耶和華以勒。

        事實上,以撒不是只有一次經歷「耶和華以勒」。在接下來的事件裏,他再次從父親單純相信,全然順服的背影中,看到了神對他婚姻的預備。

        創世記廿四章記載,亞伯拉罕請求家裏最忠心的老僕人為兒子以撒找一門親事。他叫老僕人把手放在他大腿底下,那可能是古代近東的起誓,也就是把手放在老主人命根子上做神聖宣誓,要達成老主人託付的使命。這個使命就是回到老主人的本族本家,幫少主人找一門好親事。

        當時少主人以撒已經四十歲,在古代算是非常晚婚的年齡。他的母親剛過世不久,有生之年沒看到他娶一個合適的妻子。這個家庭需要女主人,他的感情需要有安慰。父親堅持他不准娶迦南女子,使他打光棍到如今。

        為何亞伯拉罕如此執著,不讓以撒找個迦南女子繁衍後代?可想而知,亞伯拉罕更在乎信仰傳承。他不願兒子娶拜假神的迦南女子為妻,使他的後代子孫偏離神;他甚至不肯讓老僕人把兒子帶回本族本家相親,因為他不要兒子離開神的應許之地。

        老僕人理解老主人亞伯拉罕對神的忠心,他同樣也忠心執行老主人的託付。聖經記載他呼求 :「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啊,求你施恩給我主人亞伯拉罕,使我今日遇見好機會。我現今站在井旁,城內居民的女子們正出來打水。我向那一個女子說:『請你拿下水瓶來,給我水喝。』她若說:『請喝!我也給你的駱駝喝。』願那女子就作你所預定給你僕人以撒的妻。這樣,我便知道你施恩給我主人了。」(創廿四:12〜14)

        禱告還沒結束,一位美貌的女子前來,不僅拿水給老僕人喝,還主動打了大量的井水給十隻駱駝喝,這是相當費勁耗時的。老僕人見狀不禁說:「耶和華——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是應當稱頌的,因他不斷地以慈愛誠實待我主人。至於我,耶和華在路上引領我,直走到我主人的兄弟家裏。」

        老僕人求的不只是一個給他水喝的人,還要是一個勤奮能幹、體質良好、熱心助人的女孩,利百加完全吻合他祈求的條件。我們發現當他把利百加帶回迦南地時,以撒正在田間沉思、徘徊。不知他是否早已遠遠望見利百加窈窕的身影而心中一震?而這位曼妙女子正在神巧心的安排之中,開始走入他的人生。

        當以撒確認她的身份後,聖經記載:「以撒便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棚,娶了她為妻,並且愛她。以撒自從他母親不在了,這才得了安慰。」(創廿四:67 

持守的背影

        亞伯拉罕對信仰的持守,再次讓兒子以撒看到甚麼是「耶和華以勒」。反觀以撒在年老時,曾一度因為不看重他心愛的兒子以掃的婚姻,導致他們家庭失和(參創廿六:34〜35),後來才嚴嚴警告小兒子雅各:「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為妻!」(參創廿八:1 

        在今天的社會,戀愛是自由,交友也是自由的。但不代表我們關心兒女的交往就是在限制他們的自由。當他們還年幼時,我們是否已為兒女的婚姻禱告,在他們成長過程中,試著引導他們瞭解婚姻的神聖性跟信仰的重要性呢?

        在多年牧會的經驗中,筆者發現有些父母並不在乎兒女跟神的關係,卻非常關切他們是否在教堂結婚。然而,婚禮只是一時,婚姻卻是一生。有多少人羨慕在教堂結婚的氣氛,以及被證婚祝福的恩寵,卻忽視走出教堂之後的人生,才是更需要神的引導與恩典!

        父母對兒女的愛可以深長,但守護的時間卻是有限。亞伯拉罕跟華人社會的父母沒有兩樣,在有生之年盡其所能的將產業留給以撒(創廿四:36,廿五:5)。然而,他沒有忘記還有一項超越物質的珍貴資產,是不會隨時間消耗殆盡,那就是將信仰帶給他的兒子以撒,並且帶著他一起去經歷那位「耶和華以勒」的神。

        亞伯拉罕原名亞伯蘭,意指被高舉之父;但神把他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意思是多國之父。亞伯拉罕的的確確成為一些中東民族的先祖,但更重要的是他成為——信心之父,讓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可以從他轉向神的背影中,看到他如何順服神、學習信靠、忠心持守、傳承信仰。

親愛的讀者,你期望有生之年烙印在兒女腦海中的背影是怎麼樣的影像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