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宣教腳蹤

邁開華人教會的宣教新里程

邁開跨文化的宣教新里程,華人教會首先需要突破的不是外在現實的障礙,而是內心的包袱……

林恆志

教會應當打開心胸,放眼普世,走出四圍藩籬,將福音傳給未得之民。這不僅是神對歷代教會不變的心意,更是對當今華人教會一個最急迫的意旨。前年年底的「芝加哥2012基督徒大會」強有力地向所有與會者發出一個時代性的呼聲:華人教會與信徒不能再耽延了,必須起來行動,邁開跨文化宣教的新里程。

神已廣開宣教之門

       在過去十多年中,海內外華人教會對宣教的關注和參與均大幅提升,這是有目共睹的。不可諱言,華人教會仍普遍視跨文化宣教為未來遙遠的事,總覺得「到收割的時候還有四個月」(約四:35)。然而世局的轉變、社會的變遷,以及教會的增長,都顯明神正在將一個極大的宣教之門向海內外華人教會打開。

這些奇妙的局勢變化包括:

1.中國大陸校園事工興起,城市教會掘起,大批知識份子與中產階級歸主,不但教會的神學素質逐步提升,教會資源大大增長,宣教視野也大為擴展。海外宣教所需的人力、財力與理念策略都在逐漸匯聚與成形中。

2.中國躍居世界強權,影響力與政經關係遍及全球,特別與穆斯林國家關係密切,為中國人前往這些國家居住或工作大開方便之門。無形中也開啟了華人基督徒可以進到各未得之民中間宣教的渠道。

3.海內外華人教會因密切聯繫而逐漸接軌,產生力量的匯聚,從過去單向由海外造就國內的關係,漸漸轉變為在宣教上的夥伴關係。海外教會的神學根基、宣教經驗,以及國際視野目前都佔優勢,而國內教會的人力資源、逼迫中的經歷則是其強項之處,使海內外教會可以在這末後的世代合成一股宣教的大軍。

4.自911後,穆斯林世界的人心逐漸向福音敞開。雖然從政府與宗教勢力來的逼迫仍然兇猛,但這群當今最大的福音未得之民中,願意暗中探索福音的人在快速增多。現今史上最大波的穆斯林移民潮正大量湧向歐美。他們離開本地、本族,在某個程度上說是擺脫了許多過去的箝制,向穆斯林世界外的基督徒開啟了引領穆斯林歸主的極大契機。

5.許多限制宣教的國家或地區雖拒絕宣教士入境,卻歡迎專業人士前往工作,協助發展經濟。此一限制奇妙地與當今宣教工作多元化的趨勢不謀而合,反而開闢出更廣闊的職場宣教大門,使各類專業人士在宣教禾場上得著更大發揮的空間。

6.進入廿一世紀,華人的留學潮仍然方興未艾,在美國,外籍學生以中國為最多。每年大批年輕學子負笈歐美,在異地他鄉的校園中歸信基督,經歷了跨文化的磨練,成為具備專業訓練的基督徒,正是當今普世宣教最需要的工人典型。

需突破內心包袱

然而宣教契機不等於宣教,敞開的門亟待華人教會回應;只有行動才能邁出新的里程。今日華人教會必須看見神的靈已動工開路,在回應跨文化宣教(甚至穆斯林宣教)上,須加快步伐跟上神的腳步。而邁開跨文化的宣教新里程,華人教會首先需要突破的不是外在現實的障礙,而是內心的包袱。謹就有限的觀察列舉幾點:

       1.拋開「自卑自憐」的心態,看清教會在基督裏應該是一個昂首走出去與給出去的群體。華人教會中普遍「先安內再攘外」的思維,使教會總是陷在軟弱中,自覺不夠,需要外援,不能外展。事實證明,如此只會使教會越發內向,更走不出去,永遠也等不到自覺能夠「攘外」的一天。宣教從來不是因為教會有能力做甚麼,而是因為這位命令教會宣教的主大有能力,且應許要與教會同在(太廿八:20)。就如馬禮遜當年回答船長的嘲弄,說:「我不能,但神能。」先用信心邁出宣教的步伐,教會才可能脫離軟弱的困境。

2.打破「小本經營」的格局,從地球村的眼光重新尋索教會的宣教位份。當「華人」還被歸類為福音未得之民時,華人教會將一切力量集中在向本鄉或同胞傳福音聽來似乎合理。然而即便合人的理,聖經卻不是這樣說。在使徒行傳一章八節裏,主耶穌所指出的宣教原則是本地與外地並行,同文化與異文化並重。換句話說,教會應有普世的胸懷,從一開始就同時關切外地與異文化的宣教。如今,漢人早已不算福音未得之民,地球村的現象更使天涯若比鄰,海外與跨文化宣教的障礙已較過去大幅降低。世俗企業紛紛曉得轉型成為跨國企業,教會豈能不建立宏觀的宣教視野,投身跨文化的宣教。

愛主勝過世界、家人

3.走出「落戶定居」的心理,重拾使者身份與寄居者的精神,尋索生命的祭壇。今日雖然華人足跡遍佈世界,卻不表示華人特有冒險犯難的精神,反而歷代華人移民潮都是在追尋更富裕安舒的生活。此一根植於文化的追尋,成為華人基督徒極大的綑綁,使許多人信主之後仍走上羅得與底馬的道路,不能為主而活,更走不出去,無力回應宣教的使命。然而這世界非我家;因「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二:17)身為基督的使者(林後五:20),基督徒人生的中心不是在尋找家園,乃是在尋找祭壇,不是追求安定,乃是要把握寄居的年日,完成神國的託付。

4. 脫去「人本孝道」的包袱,將神的地位正確置於父母與兒女之上。孝道是聖經所看重的,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價值。然而儒家思想的人本特質卻使孝道成為一個華人文化的包袱。孝敬父母逐漸淪為唯父母命是從,一切生活以父母為重心。近年社會風氣丕變,在一胎化政策下所衍生的唯妙處境裏,孝順父母逆轉成了孝順的父母,子女反成為父母生活的重心。今日多少華人基督徒蒙神呼召,卻走不上獻身之路,大多是因著父母或兒女的牽累。

聖經將孝敬父母放在十誡中的第五誡,置於四條敬神的誡命之後。耶穌更說:「人到我這裏來,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十四:26)華人基督徒必須揚棄人本的孝道,效法亞伯拉罕回歸神本的孝道,才能在這彎曲背謬的世代,堅立家庭,還能承擔神國使命。

       自馬禮遜來華,華人教會作為福音的接受者已超過兩百年。如今絕不能再空有契機沒有行動,空佔地土沒有結果。走出華人的藩籬,邁出跨文化的宣教新里程,把福音傳給其他未得之民,這不只是件必須的事,更是現在必須起來行動的事。要「趁著白日,我們必須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九: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