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古道情】                   

盛產宣教偉人的蘇格蘭

今天蘇格蘭猶如屬靈的黑暗荒漠,每年大約有兩三百間教會關門,有將近四成的兒童不相信神……

魏外揚

   巴克禮 馬雅各 甘為霖

   李愛銳 李文斯頓 景雅各 

我的一位姻親晚輩即將去蘇格蘭工讀,她希望知道一些蘇格蘭的教會歷史,而我對這方面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蘇格蘭曾是盛產宣教偉人的地方。《宣教披荊斬棘史》的作者,寫到李文斯頓出生於蘇格蘭時,不禁發出這樣的讚嘆:「蘇格蘭出的宣教偉人還不少,如莫法特、史萊舍、馬開等人也都是蘇格蘭人。」其實要列舉蘇格蘭的偉大宣教士,絕不止於這幾個名字,單是該書「大時代」這一單元中提及的,出自蘇格蘭的宣教士就有杜夫(Alexander Duff)、莫法特(Robert Moffat)、李文斯頓(David Livingstone)、馬開(Alexander Mackay)、史萊舍(Mary Slessor)、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培頓約翰(John Paton)、查麥士(James Chalmers)等人。

來中國拓荒者不計其數

   從中國宣教史來看,一馬當先來中國宣教的馬禮遜是蘇格蘭人,排名第二的米憐(William Milne)也是蘇格蘭人,他的家鄉在較為偏北的亞伯丁。其後勇於來中國拓荒的蘇格蘭宣教士不計其數,例如溫州宣教先鋒、只剩單腳行動的曹雅直(George Stott),也是來自亞伯丁。被稱為「蒙古使徒」的景雅各(James Gilmour)、被稱為「新疆使徒」的胡進潔(George Hunter),也都是蘇格蘭人,看來越是艱難的地理環境,越難不倒吃苦耐勞、堅毅勇敢的蘇格蘭宣教士。

   蘇格蘭最美麗的湖泊就是羅夢湖(Loch Lomond),靠近格拉斯哥,有一首著名的蘇格蘭民謠,就是吟唱發生在羅夢湖畔的淒涼故事。奧運金牌宣教士李愛銳(Eric Liddell)的家鄉就是在羅夢湖東南方的Drymen,很難想像李愛銳的父母,竟然願意離開這麼美麗的家鄉,跑到中國北方宣教,終日與黃土、沙塵為伍,在中國生下包括李愛銳在內的兒女們。還好李愛銳被送回家鄉求學,直到從愛丁堡大學畢業,才重返中國,總算沒有錯過羅夢湖的美景,也沒有忘記蘇格蘭人的歷史文化。有一次當他被問到為何跑姿不雅時,他以幽默的口吻回答說:「那要追溯到我的祖先吧!大家都知道,蘇格蘭的邊界居民時常去侵襲英格蘭,然後飛快地逃回去。當一個人侵襲人家之後逃跑,當然不會去糾正自己的跑姿,這可能足以解釋我跑步的姿態吧!」

台灣宣教史上不缺席

   轉看台灣早期的宣教歷史,更見滿天都是來自蘇格蘭的宣教巨星。明年(2015年)是台灣醫療宣教之父馬雅各來台150週年,他生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又畢業於愛丁堡大學,當然是百分百的蘇格蘭人。其後來的牧師宣教士們,從李庥、甘為霖、到巴克禮,無一不是蘇格蘭人。甘、巴兩位都是格拉斯哥大學校友,在台時間都較長,聯手為台灣教會奠定基礎。一八九五年同時來台的三位生力軍,蘭大衛、梅監霧、廉德烈,也都是出自格拉斯哥大學的蘇格蘭人,分別在醫療、佈道、教育方面,為台灣帶來重大的貢獻。

   北部的馬偕雖然生在加拿大,但他在文化認同上似乎更傾向於蘇格蘭。馬偕的父親於一八三○年舉家從蘇格蘭移民到加拿大,十四年後生下馬偕,因此蘇格蘭的特質還深深烙印在馬偕身上。他對於南部那些來自蘇格蘭的同工們,都有一見如故的感情。有一次甘為霖北上訪問馬偕,兩人約好在一起外出探視教會的旅程中,只講台灣話,不准講英語。開頭兩人還能遵守約定,但是隨著談話越來越投機,越覺得講台語還是有點障礙,最後甘為霖忍不住說:「馬偕,我們這樣嘰哩咕魯的用台語講,實在很可笑,還是讓我們蘇格蘭人回來用自己的母語講話比較像話吧。」另外有一次,馬偕訪問新店,令他想到新店與蘇格蘭高地的景觀有很多相似之處,因而十分喜歡。可見馬偕經常以蘇格蘭人自居,因此我們還是可以將他列入蘇格蘭宣教偉人的名單中。

   只是,曾經盛產宣教偉人的蘇格蘭,如今在信仰上卻是乏善可陳。曾經是宣教士的大本營,如今卻有待外來的宣教士將福音傳回給他們。網路上有一位美國宣教士製作短片,指出今天蘇格蘭猶如屬靈的黑暗荒漠,每年大約有兩三百間教會關門,有將近四成的兒童不相信神。飲水思源,我們台灣教會應該多為蘇格蘭禱告:「耶和華啊,求祢在這些年間復興祢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哈巴谷書3:2)

照片人物:

首排左起:巴克禮、馬雅各、甘為霖

次排左起:李愛銳、李文斯頓、景雅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