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祢的時刻】

挪亞這一家

基督徒父母若不為孩子提供祭壇,他們就會到外面拜邱壇。這些世界的邱壇包括:色情、成癮、暴力等等……

劉幸枝

過去幾年,台灣的華人教會開始積極推動家庭祭壇,以信仰實踐來守衛家庭。這樣的行動值得鼓勵,因為它透過有形的見證,向世人宣告基督徒對婚姻與家庭的看重。不過或許會有人好奇,在聖經當中只看過「祭壇」這個名詞,卻從來沒看過「家庭祭壇」這四個字,那麼「家庭祭壇」有聖經根據嗎?

確實,聖經只出現過「祭壇」,或稱作「壇」的字眼,卻從來沒有出現過「家庭祭壇」的名稱。雖然如此,聖經中確實有家庭祭壇的概念。

在世界洪流中蓋方舟

家庭祭壇這概念第一次出現在創世記第八章。當挪亞一家八口平安度過洪水的審判,走出方舟的時候,「挪亞和他的妻子、兒子、兒婦都出來了。一切走獸、昆蟲、飛鳥,和地上所有的動物,各從其類,也都出了方舟。 挪亞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拿各類潔淨的牲畜、飛鳥獻在壇上為燔祭。」(八:18 〜20)

挪亞的名字意思是安慰。彼得後書二章提到,挪亞生活在一個不敬虔的世代。雖然神給人一百年的時間悔改,但是人還是照常嫁娶,吃吃喝喝——依然故我,毫無悔意。

在這漫漫一百年中,神要挪亞蓋一艘方舟。這艘方舟體積龐大,因此必須在室外興建。方舟的蓋造也不可能靠挪亞獨立完成,而是必須有其他人一起幫忙,挪亞的妻子、兒女跟媳婦成了他最好的幫手。

有人以中文「船」字的古文造字來隱喻方舟,因為這個字是由右邊的「八口」與左邊的舟字所組成。巧的是,挪亞有三個兒子,連同三個媳婦,加上妻子跟他本人,最後進入方舟的恰好是一家八口人。

在挪亞蓋方舟的過程中,一定有很多人問他在幹甚麼。可以想像挪亞不厭其煩回答人的樣子,連他的兒子跟媳婦也想必一起聆聽他向人所做的解釋,難怪彼得後書二章五節說他是「傳義道的挪亞」。

按常理推斷,挪亞多半是在豔陽高照的天氣裏蓋方舟,順便告訴每個路過的人:「神即將降下暴雨跟大洪水來審判世間,你們要悔改!」我們不難想像,一定有不少人在嘲笑他跟他的家人是瘋子,如同今天許多人看待基督徒的反應一樣。

的確,我們今天置身在變化詭譎的世局裏,不僅世風日下、道德敗壞,兒女讀完大學之後可能只能領22K。面對這樣的光景,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卻還有心情上教會、讀聖經、相信耶穌會再來,宣稱會有末日審判……可以瞭解,許多非基督徒會譏笑我們是瘋子。但是,遠古時期的洪水一來,其他所有人都被沖走,卻唯獨挪亞一家得了救。耶穌曾用洪水的事件來預言世界末日的光景。祂警告,那日子會在大家意想不到的時候來臨(路十七:27),但儆醒預備的人卻會在這個過程中得救。

在悖謬世代中築祭壇

挪亞的意思是安慰,他是一個讓神得安慰的人。在那個悖謬的時代,只有挪亞回應神的呼召,一股傻勁地蓋方舟。別人不相信他所做的,但事實卻證明,挪亞做的是一件對的事。

他蓋的方舟成為悖謬時代中的避難所。他付出人生的大把歲月、忍耐無悔地完成工程,然後把願意接受信仰的妻子、兒子及媳婦帶進這個避難所,使他們沒有在洪流中滅頂。挪亞是一個清楚明白神心意的人,他對神的信靠使神得著安慰。

前陣子有則新聞報導,內湖一位六十八歲的陳先生因為長期跟兒子與媳婦爭吵,竟然反鎖家門,開瓦斯引爆,造成自己、兒子、媳婦及二名孫子女葬身火窟。媳婦腹中還懷著九個月的身孕,胎兒來不及見到這個世界,便跟著父母離開人世,令人不勝唏噓。

除了這則新聞之外,我們也發現過去十幾年,台灣社會發生全家燒炭自殺的比例一直在增加。這些事件指出一個不幸的事實,在面臨大環境的壓力時,很多人寧願選擇同歸於盡,而不是投奔人生的出路。

箴言十四章廿六節卻告訴我們:「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挪亞的名字叫安慰,他本身就是一個讓兒女得安慰的人。他把兒女帶進避風港,就是救恩的方舟。但是,兒女們遲早要走出方舟,進入世界。挪亞在帶領兒女通過風浪,並且預備祝福他們迎向未知世界的同時,他做了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建立家庭祭壇!

創世記八章二十節提到,挪亞為耶和華築一座壇,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位被記載築家庭祭壇的人。文字中好像只看到挪亞一個人,但這不代表其餘的家人沒有參與獻祭,而是因為他乃是一家之主,是獻祭的主領者。挪亞築壇時,他的妻子及兒女一定都參與其中。從二十節中的獻祭內容可知,挪亞絕對不可能是一個人獻祭,他需要全家一起來幫忙搭建祭壇、宰殺祭牲、準備柴火、擺放祭物,最後大家再一起獻祭。也因此,挪亞這帶領全家獻祭的舉動可說是家庭祭壇的起源。

從築壇獻祭之舉需要家人的投入也可知道,家庭祭壇絕非主領者一人唱獨角戲的時間。它絕對不是查經小組、也沒有像教會崇拜那般有隆重的禮儀程序。既然叫祭壇,就代表一定有獻祭,所以每個人都要帶禮物。所以,在家庭祭壇的時間,有的家庭成員帶詩歌,有的彈琴,有的宣讀神的話,有的則帶領禱告。

在世俗文化中求告神

祭壇還有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求告神的名。創世記八章十八節提到,挪亞是為神築壇,而不是為其他的假神築壇。我們從後來以色列族長時期築壇的動作可以推測,他們築壇的模式應該是根據前人流傳下來的作法。即便在這些後來的族長時期,當時的異邦宗教也會築壇向它們自己的神明獻祭,但以色列族長們獻祭行為的關鍵不同點在於,他們乃是求告耶和華神的名。

同樣的,今天的家庭祭壇也是要提醒兒女,我們所拜的神跟這世界的神是不一樣的。世界的神會把人的心眼弄瞎,使我們悖逆神的心意,但是敬拜獨一神卻是要潔淨人心,使人不再跟從世界的樣式。如同羅馬書十二章一至二所說:「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創世記八章廿一至廿二節描述挪亞獻祭之後的結果:「耶和華聞那馨香之氣,就心裏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

神因著挪亞一家的獻祭,開始祝福他們的生活環境。挪亞家的祭壇乃是帶來祝福的祭壇,因著這樣的祭壇,神願意與他們所生存的土地同在。所以,家庭祭壇不只是為我們家庭的成員來守望,也能夠為我們生存的土地來守望。

我們可能都聽過衛斯理兄弟的循道運動在當初如何翻轉了十八世紀原本道德日亦敗壞的英國社會。當時的英國人酗酒風氣嚴重,光是倫敦市平均每六棟民房就有一間酒吧!可憐的是,當時的教會光景也好不到那裏去。英國著名的法理學家布萊克史東(William Blackstone)到倫敦的不同教堂輪流聽道,卻幾乎都「聽不出」講道者是「基督徒」!他們講道的內容完全不涉及基督的救贖。但是,衛氏兄弟所帶動的循道運動卻翻轉了英國社會,而這對兄弟的信仰更新動力其實就是奠基在家庭祭壇。

約翰衛斯理的兄弟姊妹有十九個,母親因顧慮到丈夫經常在外面講道,無法顧及孩子的靈性,便召聚兒女在固定的時間舉行家庭祭壇。結果僕人走漏消息,街坊鄰居全跑來參加,人數竟達到兩百多人。

當有人寫信給她的丈夫,告誡女人不准這樣帶領聚會時。蘇珊娜‧衛斯理向丈夫解釋:「我雖是一介女流,但也是這個大家庭的主婦。當你不在家的時候,我不得不負起各人靈性的責任,這是那位創造天地的主給我的託付。我不過是盡力領人來聚會,以免孩子們到處流蕩,羞辱主的名。我不在乎他人的指責和非議,只在乎讓神得著榮耀。」神讓蘇珊娜在有生之年看到,祂如何使用一座求告神的家庭祭壇成為改變社會的祭壇!

家庭祭壇V.S.世界的邱壇

弟兄姊妹們,一座祭壇不會憑空出現,而是必須在一個家庭中有人先願意跨出第一步,邀請其他的家庭成員來一起築壇。

挪亞是一家之主,他站出來築壇;蘇珊娜因為丈夫長年在外傳道,所以她決定站出來為自己的家築壇。每座家庭祭壇的誕生都代表有人第一個願意站出來築壇。從挪亞的例子可以看到家庭祭壇的多層面意義,它是獻禮物的壇,是求告神的壇,也是為人代求的壇。

最寶貴的是,挪亞當初是選擇在世界被謬誤洪流所漫淹的時代築壇,藉此引導他的家人回歸持守神的信仰。但很可惜,他本人應該沒有將這樣的祭壇之火再延續下去,原因是他和家人出方舟之後的日子愈來愈安逸。

出方舟之後的挪亞栽種起葡萄園,又釀酒又喝醉酒,搞得自己一副赤身露體的狼狽樣。兒子含呼叫其他兄弟一起來看父親失態的樣子,結果招徠父親的咒詛!之後,含的兒子迦南更是重啟人類墮落的文化,回到洪水之前世界謬誤的老路。

由此我們發現,求告神的祭壇一旦從家庭中被挪走,人的心就會回到世界尋找邱壇。在舊約歷史中,家庭的祭壇後來曾經被聖殿的祭壇取代,但聖殿的祭壇後來卻被假神的邱壇所取代。以色列民後來都是在邱壇拜偶像,甚至把他們的孩子獻給假神。

在新約中,我們發現神又把屬祂子民的敬拜透過家庭祭壇來重現。使徒們在家庭聚會、馬可的母親開放家庭、初代教會常是一家一家的信主,像腓立比的呂底亞跟獄卒一家,都是全家歸主的例子。

這些初代信徒的家常常成為聚會的地點。即便他們飽受逼迫,但家庭教會的祭壇卻是愈燒愈旺。到了公元四世紀,這些家庭祭壇竟然顛覆了羅馬帝國的國家神壇,也翻動了當時敗壞的社會文化。

同樣的信息今天依舊向我們說話:基督徒父母若不為孩子提供祭壇,他們就會到外面拜邱壇。這些世界的邱壇包括:色情、成癮、暴力等等。

今日有愈來愈多的青少年及兒童都陷溺在網路成癮、手機成癮、電玩成癮的網羅中,因而分不清虛擬與真實的世界。罹患成癮症的孩子不上網就會不安、憤怒,也不想與親友互動,而有這樣問題的大學生狀況則更加棘手。這些人可能都是我們的下一代,以及我們周遭親友們的縮影。我們究竟該如何來幫助他們呢?

嘗試建立家庭祭壇吧!

透過家庭祭壇,每週一次聚在一起讀神的話,彼此談心、彼此代求,一起疏通內心的阻塞,一起開廣靈性的河道。讓乾涸已久的關係可以重新經歷聖靈活水的充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