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祢的時刻】

感謝生命中有你

劉幸枝

冰桶挑戰,這場從美國開始發起的行動,今年夏天延燒到全世界各地。舉凡政治圈、演藝圈、體育圈子裏的人,陸續以接力方式,點名下一位接手冰桶挑戰。被點名的人,需要準備冰塊、冰桶,並且錄影存證PO上社群網站供大家瀏覽。這行動是為了要引起人們對漸凍人的關注,讓人感受到那股冰凍的滋味。

感謝有你——感同身受

漸凍人,也就是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簡稱ALS。它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幾乎找不到甚麼方法能夠減緩身體的運動神經功能的受損,全身肌肉會逐漸萎縮,最後連呼吸都困難。

有些人目睹身旁罹患ALS的親友經歷病痛之苦,決定發起冰桶挑戰來喚起大家對這類族群的關心。如果被點名的人不想淋冰桶,那麼寫張支票,捐款奉獻也可以。雖然這行動後來有些失焦,大家在意的是哪個名人被點名,捐款的人捐多少錢。但至少當初發起人的立意是好的。

在馬可福音二章一至十二節的經文中,有四個朋友接受了「冰桶挑戰」,他們的朋友是一名癱子;就是身體癱瘓,或肢體麻痺的人。

這種人活得並不輕鬆,因為他們意識清楚,能與人溝通談話,但卻不良於行,即使生活上最小的細節,都需要別人的扶持跟幫助。在別人眼中,他們的人生就是等死,對社會沒有貢獻,也沒有生產能力,形同廢人一般。而他的身體可能因無法經常保持清潔而發出臭味,也可能因為憤世嫉俗或怨天尤人而讓人覺得難以伺候。但是,感謝主,他沒有被遺忘,他有四個朋友。

感謝有你——四個朋友

有一次,耶穌到巴勒斯坦地北方一個叫迦百農的村子講道,這是耶穌起初傳道的宣教中心。在傳道初期,迦百農人就聽聞耶穌的名聲,以及所行的神蹟。因此,當他們風聞耶穌來的時候,許多人紛紛跑到祂所在的地方,不僅座無虛席,連門口都擠得水瀉不通。這個消息也傳到了癱子及他四個朋友的耳中,他們決定合力把癱子抬出來,讓他接受耶穌的醫治。

我們不知道這四個朋友走了多久的路,但是如果你曾經有抬過人或揹過人的經驗,就知道那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四個朋友抬一個癱子,當然不會像隻身揹那麼辛苦,卻也不容易。當他們來到耶穌講道的地方,因人太多,不得其門而入。或許這四個朋友大喊:「請讓讓,這裏有重症的病人。」但是因為每個人都帶著需要來找耶穌,沒有人注意到癱子的存在。於是,他們決定做一件瘋狂的事──把癱子抬上樓房、拆掉屋頂,把癱子縋入屋內。

當時巴勒斯坦地的住家都是平面屋頂,屋側修築階梯供居民拾級而上。屋頂多半是柏木搭成,樑與樑間隔約三呎,其上鋪草和泥,趁還濕潤時抹平,乾涸後則成平面屋頂。這類屋頂容易挖洞打通,因此,四個朋友決定不顧一切為他們的癱子朋友爭取可以見到耶穌的機會。

我們不妨想想這四個朋友需要如何分工:有人照顧癱子;有人去找繩子;有人把繩子繫在抬架上;有人吃力的挖透屋頂;最後還要沿著樓梯,奮力把癱子抬到屋頂,再把他縋到耶穌面前。這真是一幅既動人又瘋狂的景象,四個「破壞」別人家屋頂的人,讓他們的癱子朋友從天而降。值此過程,屋頂上的碎屑與灰泥散落一地,擾亂了聚會又污染了場地。耶穌非但不生氣,反而還「看見他們的信心。」(可二:5)

到底耶穌怎麼看到他們的信心呢?首先,是表現在他們對癱子得醫治的事上。他們不顧一切、付上代價、勇往直前地把他帶到耶穌的面前,只因相信耶穌是癱子得醫治的契機。

四個朋友付上勞力與關心,同時也付上了後續要修復他人屋頂的賠償金。任何出於關心的行動,幾乎都需要付出代價。許多人往往在個人付出愛心行動後,感到精疲力竭,因為社會上需要扶持的「癱子」比比皆是。但是如果教會常有「四個朋友」同心參與關懷工作,那麼分享的重擔絕對會格外的輕。

感謝有你——軟弱癱子

教會中的小組或團契也扮演了這樣的功能,它是一個共融與分享的信仰團體。幾個組員合力把教會外的一些「傷患」或「癱子」抬到耶穌面前。沒有人承擔過於沉重的關懷工作,而是大家一起來扶持需要接受醫治的人。或許有一天,我們經歷考驗與衝擊,也會需要有人合力藉由禱告或關心將我們抬到主的面前。我們沒有人可以單獨一直抬著「任何一個癱子」四處走動;但是,如果我們通力合作,一起把「癱子」帶到耶穌面前,耶穌可以使他站起來行走。

當癱子被縋到耶穌眼前時,耶穌看到了他們的信心。筆者相信這其中應該也包括了癱子。何以見得呢?

當我們仔細查考經文,發現這個癱子連一句旁白或台詞都沒有。我們無法得知他到底是被人抬去見耶穌,還是主動要求去見耶穌,甚至不曉得他是生來如此,抑或是後來遭遇疾患而導致全身癱瘓。但幸運的是,他有四個朋友,如果沒有他們,即使他想得醫治,也是毫無能力。

雖然如此,但當他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抬到人潮洶湧的公眾場所,毫無遮掩地被眾人注視,仍然需要勇氣!更何況,他是帶著盼望來見耶穌,內心不可能沒有得失的壓力。而長期活在自怨自艾光景中的人,會因習慣躲在自己覺得最舒服安全的狀態下而拒絕改變。

某次,筆者跟同事一起輔導一名學生。這名學生平日表現良好,但每逢遭遇壓力就行為異常,全然脫序。經過多次關心,發現他對不幸的過往無力自拔,深陷情緒漩渦。我永遠難忘其中一名老師對他的勸勉:「如果你繼續活在你的悲情之中,你的未來就是悲劇!」

緊抓著過去的不幸自怨自憐,久而久之會讓人活得憤世嫉俗,或霸道的認為別人理當無限量的對我們採取同情與包容。但是,癱子不是選擇繼續活在這種光景下,他渴望從耶穌那裏得著醫治。因此,「感謝有這個癱子」,由於他願意謙卑地被人服事、被人引導、並且接受耶穌,成了福音的見證人,使朋友們的心得了安慰。

或許我們曾經是四個朋友之一,但也可能有一天我們成為「癱子」,屆時請不要封閉自己,拒絕朋友們的幫助,請讓身旁關心你的人知道:「請一起『抬著我』!不管是藉著禱告,或是陪著上教會,希望你們都能儘可能地把我帶到耶穌面前,不要輕言放棄。」

感謝有你——耶穌基督

這段經文中最關鍵的角色——耶穌基督。當耶穌醫治癱子時,坐在他身旁的正是一群文士們。上帝給他們最棒的位置,最清晰的角度,讓他們當場目睹神蹟!

文士,是抄寫聖經、解釋舊約聖經的專家。他們抄了一輩子的聖經,卻認不出此時此刻站在他們面前的人是舊約預言的那位彌賽亞。他們對上帝的認識止於知識,而不是生命的體驗與經歷。當他們聽到耶穌開口赦免癱子的罪,使癱子得醫治時,馬上抓住這句話,挑耶穌的毛病,沒有為一個長年累月癱瘓的病人得醫治而感到高興。他們熱心研究上帝的律法,卻對人的需要麻木。這也反應出某些基督徒的光景;渴慕學聖經,知識裝備愈來愈充足,講起真理頭頭是道,只是不太關心別人的需要!

這群文士坐在耶穌面前聽道,頗有敬虔外貌。然而嘲諷的是,耶穌看出有信心的人,卻是用行動拆了屋頂,費盡心力把癱子縋下來的四個朋友!

感謝耶穌,祂看人不是看表面,而是看內心。有時我們來到耶穌面前,只在乎祂解決我們生命的困境,卻沒發現某些困境是自己造成的。當耶穌看著癱子,宣告赦免他的罪,然後叫他起來拿著褥子走。耶穌是先醫治癱子的靈魂,接著才宣告他身體得醫治。

在今天的世代,同樣也有許多的「癱子」,只求改善外在的問題,卻不曾探究生命內在深層的光景。這好比一個渴望有美滿婚姻的人,卻不想改變自己的蠻橫任性;又如同一個希望解除卡債的人,卻不願杜絕被物慾掌控的惡習。

人在罪惡的迷障中,常無法看清自己的本相。曾有一位婚姻破裂的母親,獨自承擔教養兒女的責任。孩子們把失去父親的痛苦宣洩在她身上,用父親當初責罵母親的話來咒罵母親。或許因為不知該如何處理內在複雜的情緒,她的孩子罹患了奇怪的疾病,藥石無效。這位母親在絕望時尋求主的恩典。奇妙的是,原本破碎的家庭經歷耶穌的醫治,孩子的病也得到良好的控制。

在筆者過去十幾年的服事中,不只一次看到當年赦罪、醫治人的耶穌,祂的靈至今仍與憂傷痛悔的心同在。

如今,耶穌仍等待「四個朋友」把癱子抬到祂面前,也等待癱子願意讓人抬到主的面前;同時,祂也等待那些專注研讀律法,漸漸忘記他人需要的人醒覺,開始關心身旁的「癱子」。

我們身處的社會充滿了傷害、眼淚與痛苦。無論我們是癱子的「四個朋友」,還是「癱子」,或是對旁人需要視若無睹的文士,求主開啟我們的雙眼,讓我們看到自己能盡上的責任,並在其中一起看見神蹟、經歷恩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