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宣挑戰

言外之意

不論語言能力如何,還是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文化「精髓,需要經歷歲月的洗禮、時間的模塑,甚至發生錯誤的痛苦……

今宣

在跨文化宣教服事中,語言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對服事地區語言的掌握程度,影響我們服事的深度與廣度。當我們初到服事地點時,因著語言的隔閡,常覺得自己既聾又啞,聽不懂周圍的人說什麼,也無法表達自己想要什麼,連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都有困難,更不要說傳福音、服事別人了。

許多差會都規定長期宣教的同工要先完成語言學習,並且通過測試才可以開始「服事,以確保服事的品質與壽命。語言學習的時間至少一年,有的甚至長達兩年。這兩年,同工並不是單單坐在課室裡「聽課,課程設計中會安排許多與當地人交流、互動的機會,這些都是語言學習的一部分。

不少差會有長期合作的語言學校,這些學校的特點是:比較偏僻,不是人煙稀少的那種偏僻,而是遠離繁華大城的純樸小鎮,周圍的居民多半只說當地語言,以確保宣教士「浸泡在所學習的語言環境當中。負責教學的語言老師有許多是當地很好的基督徒,帶著服事上帝的心態教導,通過信仰旅程中面對過的挑戰,和他們對當地文化的理解,常常可以提供宣教士許多重要的文化指導。

不過,正規的語言課程並不能保證宣教士學會當地所有的語言與文化,只不過讓宣教士從一無所知進步到可以生活,再到可以準確溝通,最好的狀況就是可以傳講上帝的話語。而且,不論語言能力如何,還是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文化「精髓,需要經歷歲月的洗禮、時間的模塑,甚至發生錯誤的痛苦,宣教同工才能從「老外向當地人的標準挪移毫釐。

千言萬語專精一

15年前剛剛參與跨文化服事時,有幸去到菲律賓,當時差會在菲律賓的服事已經將近50年,我們身邊常有許多服事經年的資深宣教士,讓宣教菜鳥、工場新兵可以隨時請益。只不過當時自己非常無知、欠學,剛住進南部的宣教中心時,連菲律賓有多少語言族群都搞不清楚,那時也才知道世界上有將近7000個語言族群。

當時外子在中心辦公室幫忙,筆者則自學英語,預備申請到差會亞洲區的訓練學校接受語言學訓練。為了練英語,筆者抓住機會就與周圍的宣教士寒暄幾句,聽聽他們的故事,有時也好奇的問:這樣、那樣東西的菲律賓語怎麼說?可是好幾次同工們都婉拒我的請求,幾乎異口同聲地對我說:「這個不用學啦!我還以為同工們太忙,沒時間教我,或是「小看了我學習當地語言的決心;後來才明白,菲律賓的語言超過80種,偶爾從村落到宣教中心暫住的同工們幾乎都在不同的語族奉,擅長的方言也各不相同,他們使用的方言,我真的「不用學

原來在語言、種族眾多的地方服事,語言還不是想學就學,必須要先做調查、選定族群,之後要像打雷射光一樣,專注一種語言、一個族群,打定主意服事那小群。因為在主寶座面前,每個語言族群都一樣重要;不論是數以億計的大族,還是僅僅幾千人的小族群,都有一個座位,除非這些位子坐滿了,否則主的心意就不得滿足。

浪漫微笑 惹誤會

南部宣教中心所在地的居民多半說「喜部阿諾語,雖然我們知道在宣教中心只是短暫停留,不過每天看著當地同工在中心裡進進出出,多多少少還是學了一兩句簡單的問候語,只要有機會就對著當地同工練習一番,可是我的問候常常換來一個個沈默的微笑,有時好不容易擠出一兩個問句,對方也是笑而不答,讓我好不挫折。按照當時的理解,菲律賓朋友向來以熱情開朗著名,他們為什麼這樣「冷待我的問候呢?

後來的時間長了一點,通過仔細觀察才發現,不是他們冷待我的問候,而是我沒有讀懂他們的「回應!原來,菲律賓朋友最典型的打招呼方式不是說話、不是握手、不是擁抱,而是微笑著揚揚眉毛、抬抬下巴,有時也以揚眉毛代表「是的、好的。因為自己習慣「聽見了才算數,當拋出去的問題換來的答覆是沈默的微笑、揚眉毛、抬下巴時,總有一種尷尬的不安感:對方究竟聽見了沒有?聽懂了沒有?是贊成還是反對?!……

據說早期曾有年輕的女宣教士誤解了這個肢體語言,以為濃眉大眼、帥氣豪邁的菲律賓朋友在向她示愛我們剛從菲律賓回台灣時也曾因此引起小小的誤會;我們一家人常不自覺的對著迎面而來的人微笑、揚眉、抬下巴,換來的是對方的一臉「驚愕,甚至是「嫌惡,台灣的朋友看見我們沒事對著人揚眉毛、抬下巴,恐怕以為遇到了「登徒子!?

從始至終缺貨中

在菲律賓服事的初期階段,僅能用很簡單的官方語言「大家樂語和當地人溝通,有時去市場買東西,最怕的是找不到要的東西,得用半生不熟的大家樂語和店員溝通,常常說得滿頭是汗還是詞不達意,一點也樂不起來!記得當時如果找不到東西,又法告訴店員明確的產品名稱,或是需要用英語詢問時,十次有九次店員的答覆都是:「對不起,目前缺貨中。如果再問:什麼時候會進貨呢?回應總是靜靜的微笑、揚眉、抬下巴。

有一次和其他宣教士談起這個狀況,他們笑著說:「目前缺貨中的真正意思是——對不起,聽不懂。原來開朗好客的菲律賓朋友很不習慣對人說「不,他們不好意思直接對外國客人說「我聽不懂你說的是什麼,所以含蓄婉轉的說,「缺貨中,暫時不提供服務,重點是:「歡迎下次再來喔。如果真的暫時缺貨,也不會只簡單的說「沒有,一定會說「目前缺貨中,總希望客人願意繼續光顧。

同工們為了確認是否真的缺貨,有時會換個方式,不問:「有指甲刀嗎?而是問:「我的指甲太長了,該怎麼辦?不問:「有某某嬰兒食品嗎?而是問:「我的孩子十五個月大,可以吃什麼?這樣,店員通常會說「我們店裡有……,我們是這樣處理……這樣終於可以不再缺貨。

小心不問

參與跨文化服事的過程中常常提醒自己:保持好奇心,凡事多請教,不要太理所當然,才容易發現文化差異。好像小朋友愛問「為什麼?,每個「為什麼都反映了孩子的好奇心、觀察力;在宣教地,同工理當常常懷抱這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多多觀察,多多請教,不過有時候問問題也是有禁忌的,方式不對或是問錯問題,都是會惹麻煩的。

在天使城服事愛塔族時,對門豪宅裡住了一位阿嫂,主人住在外地,阿嫂獨自照顧房子;薪資不高,不過衣食不缺,還有一定的自由度。她見我們家的院子裡一片空曠,央求用一小方花圃種青菜,我們很樂意可以物盡其用,她也很歡喜可以省下一些菜錢,彼此關係維繫的不錯。

有一次因為短宣隊造訪,我們預備陪短宣隊進村,臨時請阿嫂來幫忙預備一大鍋蛋炒飯。阿嫂很高興可以因此賺一點外快,開開心心進了廚房,看她忙了好一陣子,我探頭看看,只見鍋子裡除了一堆白飯沒有別的東西,心想:我是不是沒說清楚?於是開口問阿嫂:「蛋炒飯「為麼沒有蛋呢?想不到阿嫂竟然生氣了,睜大眼睛看著我,提高嗓門喊著說:「先炒飯,再炒蛋啊……接著就是一陣乒乒乓乓,聲勢之大,好像爐子裡的火都燒到阿嫂身上了。我見情勢不妙,趕快閃人。

後來才知道,在當地問人「為什麼,有質疑、嫌棄的意味,當阿嫂聽見「為什麼的同時,她以為僱主——我,懷疑她把食材藏起來,或是偷偷吃掉了,或是質疑她對僱主的順服,甚至是不相信她有料理食物的能力,對一位「資深的管家來說,這句「為什麼殺傷力可不小。從此儘量不直接問「為什麼,而是說:「這件事我不會,可以告訴我你怎麼做嗎?「你這樣做有什麼特別的考慮嗎?

跨文化事奉若是語言不通一定會有障礙,指鹿為馬、雞同鴨講的痛苦絕對免不了,但也可能因此比較容易獲得當地人的諒解。有了一定的語言能力仍然可能出現誤區,當地人如果認定我們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卻發現我們踩到他們的文化禁忌,有可能以為我們是「明知故犯,和他們過不去,發生誤會後不舒服的強度可能比無法溝通時要更加嚴重。如何保持敏感度,留意文化帶來的言外之意,應該是跨文化事奉同工一生都當時時磨礪的服事能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