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跨宣挑戰】

口同頌主恩

認真想想,若不是上帝變亂了人類的口音,驕傲如我們,哪會謙卑靠主,說不定早就在古舊十架之外加添了難以計數的金玉良言,傳到萬邦的不知是何等樣的信息了……

今宣

世記十一章四至九節:「他們說:!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

巴別事件=咒詛?祝福!

創世裡巴別塔的故事大家應是耳熟能詳,在跨文化的服事當中,每每需要學習不同的語言,如果在過程中遭遇困境,總是有同工無限哀怨的怪罪巴別塔時代的先祖——若不是他們不聽上帝的話,不願分散各地傳揚上帝的名,反而想要傳揚自己的名,導致上帝變亂了大家的口音,如今宣教同工也不用這樣辛苦經歷學習語言的陣痛。

的確,學習新語言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時候記得了發音記不得語法,有時記住了語法卻沒有合適的詞彙,有時語法、詞彙都對了,音調卻不對,嚴重的時候,一番好意反倒成了罵人的粗話……,同工們面對的沮喪、懊惱,絕非一般!華人同工還有另一個非戰之罪,只因為中文是世界上難度數一數二的語言,每當華人同工哀號某某語言好困難時,身邊的同工也好、宣教地的朋友也,常常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還有人直接挑戰,說:你的中文都說那麼好了,還有什麼語言比中文更難嗎?

好吧!既然各地同工都這樣抬舉我們中文人,只好咬緊牙關,繼續在語言學習的激流、漩渦中緊緊抓住上帝,靠主恩典,不論生理年齡幾許,仍然天天回轉像孩子,繼續渺無盡頭的牙牙學語之路。

認真想想,若不是上帝變亂了人類的口音,驕傲如我們,哪會謙卑靠主,說不定早就在古舊十架之外加添了難以計數的金玉良言,傳到萬邦的不知是何等樣的信息了。再者,還好世界各地的語言各異,讓人類有個合理的藉口向上帝懇求,辯稱:還有好多族群沒有用他們最熟悉的語言認識上帝,請再寬容我們片刻,等候我們片時,容我們學會了那國、那族的語言,將福音傳講清楚了再來審判吧!

語言學習=道成肉身

宣教同工看似痛苦的幼稚的語言學習過程,很容易引起宣教對象的注意;早期曾有同工在學習少數民族的語言時被問到:你為什麼要偷走我們的聲音?你要把我們的聲音拿去賣嗎?……少數民族朋友對自己的定位有時很兩極;有些因為主要族群對他們的漠視、甚至敵視,影響所及,在與外人交流時不但顯得自卑,甚至無法認同自己的族群,不願意使用自己的母語,試圖掩藏自己的族群身分,盡量說官方語言,偶爾音調被人認出是來自哪一族、哪一村,還會不自覺地否認;極力和主流社群靠攏,對於外來人居然願意花大把的時間學習自己的母語,甚難理解、充滿困惑。

另有些民族朋友的態度則在鐘擺的另一邊為了抵抗主流社群的歧視,極盡所能的強調族群意識,保衛族群的利益,保存、發揚族群的語言、文化、藝術……,對於外來客總帶著或輕或重的敵意,對於宣教士聲稱為了而學習族群語言充滿了不信任;在保留傳統、尊重祖上的文化大纛之下,對宣教士、對福音真理的態度非常防衛,有時帶著為反對而反對的情緒,抗拒因真理而帶來的任何改變。

不論是一種情況,宣教同工唯有長時間衷心投入建立與族群朋友之間的關係,與他們共同生活、同苦同樂,才能活出道成肉身的實際,才有辦法在信任的基礎上讓族群朋友聽聽外來人口中的好消息。在族群當中的時間不夠長、關係不夠深、活的不夠真……也許短期間仍然會有些許活動事工發生,但最終,不見得能帶出生命的改變。

在展開正式服事之前,長達一年甚至兩年的語言學習時間,看似浪費且漫長,其實是最真實、最重要的奠基時期。在宣教同工看似無助、笨拙的語言學習階段,族群朋友可以很自然的提供各種生活、語言、文化等等的協助,帶著滿腔熱忱想要解救福音未得族群的同工們,比較容易避免宣教士光環下的驕傲、自負,謙卑的與服事的對象建立真切的友誼,才能在傳遞福音真理的過程中,不只是講道而是活道

說與不說天差地別

曾經有一對來自A國的宣教士夫婦,在B國的少數民族C族群中服事。A夫婦的英文不太好,抵達宣教地後很快投入服事,用簡單的英語和B國語與人交流,C族語言則是在服事過程中邊做邊學了一些單詞。因為C族群散居在一大片山頭,A夫婦選擇住在D城,常常分頭進入山區,在不同的聚落裡服事,進村時會邀請B國的牧師同行協助翻譯。B國的民族語言將近百種,A夫婦找到的B國牧者除了B國語和英語,有些會說C族附近的貿易語言D語,有些會C族的臨近族E語,不過沒有人會說流利的C族語。

A夫婦在C族服事了好幾年,換了許多位幫忙的B國牧師,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溝通不良;A牧師用有限的英語、B語與B國牧師溝通,交代B牧師在C族當中做什麼、說什麼、教什麼……B牧師和C族人要用B語、D語或E語交流……。這當中的複雜與困難程度可見一斑。

如果很清楚知道彼此的語言能力,認定對方不懂得自己的語言,溝通中如果有疏失好像還容易接納,所謂不知者無罪吧!可是,因為A夫婦會一點B族與C族語言,在與B牧師或是C族人溝通時,雙方都很容易發生誤判,以為對方能夠清楚地掌握自己傳達的信息。當結果不符合期待時,誤以為對方明明答應了卻反悔,或以為對方故意和自己作對。

例如,A夫婦請B牧師教導聖經、主日講道,因為不理解B牧師講道的內容,一再詢問、再三確認的結果,讓B牧師覺得不受尊重、不被信任,最後掛冠求去。A夫婦在A國募款,好意協助C族朋友建立會堂;因為語言的限制、文化的差異,A夫婦和C族人之間對神聖教會的定義沒有好好澄清,結果會堂建到一半,C族同工覺得A夫婦要求的窗門規格不通風、不遮陽,窗簾布昂貴、不實用,不適合當地的需要;A夫婦則覺得教會門面華而不實,浪費錢;又懷疑商家不誠實,抬高售價欺負C族人;商家則抱怨A夫婦用多年前的歷史價格與市價相比,根本是賠錢生意……三方各執一詞,卻無足夠的能力當面溝通。大家的情緒都受影響,已經不太堅固的信任關係更是雪上加霜,彼此就算見了面也顯得隔閡、疏離。

由於三方都沒有人能夠流暢的使用對方的語言,交流的時候常常言語精簡,只有主要的動詞、關鍵的名詞,沒有搭橋、破冰的形容詞、修飾詞,如果沒有加上微笑或是其它緩和氣氛的肢體語言,聽起來就很像命令句!長此以往,對彼此的關係都難免造成傷害,對長期服事的同工來說,依靠第三方翻譯、傳達,實在不是最佳選擇。

相較來說,花時間學習當地語言,也許免不了要鬧很多笑話,犯很多錯誤,要推遲一兩年才能開始事工,但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同時也是與當地人建立關係的重要階段。慢慢開始雖然不保證一定可以完滿結束,但是還沒有學會當地語言就快快開始事工,確是難以避免的嚴峻挑戰。

巴別塔事件已經發生了,變亂的口音也沒法子復原了,宣教同工哀嘆語言難學之外,只有求主加添恩典、智慧、能力,能夠儘快的、準確的學會服事族群的語言,早日可以口同,同頌主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