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宣教】

得著這世代的年輕人(十五)讓福音醫治年輕人受傷的心

讓人們年輕時就能遇見耶穌,經歷神大能的醫治,使受傷的靈得以撫平,暴戾的思想與行為能被改變,最後成為一個傳遞愛與盼望的使者……

錢玉舜

    今年3月28日上午,台北市內湖區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殺童案」——凶嫌在光天化日的大馬路旁,於距離受難者母親僅一公尺的地方,瘋狂砍殺一個四歲的無辜女童,使其遭受屍首分離的下場。兇嫌手段之殘暴令人髮指,也讓許多父母蒙受恐懼的陰影--到底要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小孩免於兇殺,平安穩妥?

    尤其從2012年台南市的湯姆熊割喉案,2014年台北捷運的隨機殺人案,到去年台北市北投區文化國小的割頸案,這已經是近年來第四起隨機殺人事件了,而到目前為止,尚沒有一位兇嫌被判處死刑。因此,當最近的這一起案件又發生時,遂有人激動地圍在警局前,趁機追打兇手,想用自己的方式,獲得心中所要的「公理」與「正義」。此外,也有立委立即提案,要求對殺害幼童者處以極刑;更有人準備號召公民上街,要求台灣絕對不能廢除死刑;還有人因為兇嫌疑似罹患精神疾病與吸毒,而主張要列管精神病患與吸毒者,強制其就醫……至於死者的母親則沉痛的向社會呼籲:盼望從家庭教育做起,使憾事永遠不再發生。

受傷 怨恨 報復

    其實,上述的四個案件中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些行兇者,幾乎都曾在他們的青少年成長期遭受到某些人際「傷害」,在缺乏適時的輔導與導正下,心中開始充滿了「怨恨」,因著這種怨恨,漸漸地就產生了人際上的疏離,以及心中報復的想法。他們或躲在家中沉溺於線上格鬥遊戲,或開始吸食毒品,結果造成精神上的副作用,終至犯下了無可挽回的悲劇。這讓人想到約翰壹書三章十五節所說,「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以及以弗所書四章廿六、廿七節的教導:「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原來,人的怒氣不只不能成就神的義(雅一:20),若任其發展,更可能變成真實「殺人」的行動,被魔鬼利用來作為「偷竊、殺害、毀壞」的工具(約十:10)。

因此,固然這些人很可能確實吸了毒,也真的有精神上的問題,甚或因覺得「在台灣,殺一兩人也不會被判死刑」以致鋌而走險,但其實造成他們兇殘行為的背後根源,卻是來自於內心那沒有被醫治的「傷害」!如果,在他們年輕的日子,有人將福音傳給他們,使他們受傷的心得著醫治,偏差的行為得以導正,是否就不會有這些憾事了呢?

讓神醫治心中傷痛

    聖經中的約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年輕的約瑟,本來是父親雅各最疼愛的兒子,沒想到卻因此被忌妒的哥哥們出賣,輾轉流落到埃及作奴隸,後來又每下愈況地被主母誣陷,下在監裡。在那裡,他甚至被幫助過的大臣遺忘,直到有一天因成功為法老解夢,而由階下囚一躍成為宰相,並且娶妻生子。於是,他給長子取名叫「瑪拿西」,因為「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又給次子取名叫「以法蓮」,也就是「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的意思(創四十一:51-52)。透過這兩個名字,他向世人昭告:神已經醫治了他心中的傷痛,並且以豐盛取代了愁苦。

果然,後來當他哥哥們因饑荒而前來向他糴糧時,擁有生殺大權的他,沒有以暴制暴,反而饒恕並收納了他們,甚至還用親愛的話安慰他們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現在你們不要害怕,我必養活你們和你們的婦人孩子。」(創五十:20-21

    這真是我們面對當今社會層出不窮兇殘事件的最佳藥方——讓人們年輕時就能遇見耶穌,經歷神大能的醫治,使受傷的靈得以撫平,暴戾的思想與行為能被改變,最後成為一個傳遞愛與盼望的使者。惟願這也成為我們所有服事青少年者的標竿:透過福音改變年輕人,扭轉末世惡者殺戮的詭計,「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四: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