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祢的時刻】

葡式聖徒

那真正在乎耶穌的人,可能常經歷修剪、痛楚、掙扎與割捨,取而代之的卻是與主更深聯結——成為「葡式聖徒」,與人分享生命果實的供應者……

劉幸枝

「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約十五:1)當耶穌說這段話時,猶大已經離開他們,去進行出賣耶穌的陰謀。此時耶穌帶著十一個門徒準備離開馬可樓,走出耶路撒冷城,穿越汲淪谷,往橄欖山的客西馬尼園。

逾越節的晚餐剛剛結束。耶穌已經擘過餅,以此表示祂的身體將經歷痛徹心扉的撕裂;耶穌已經舉過杯,並以此告訴門徒殷紅的葡萄酒彷彿是祂即將流下的寶血。

這些動作與語彙令門徒印象深刻又十分不解。最叫他們惶恐的是,耶穌明白的告訴他們,祂即將離去,卻又叫他們不要憂愁。從逾越節的晚餐開始,耶穌對門徒有許多重要的談話,對門徒來說,這麼短的時間,有這麼多的交待,他們困惑又感到無助。

就在這個時候,耶穌開始用葡萄樹跟枝子的比喻來強化門徒的印象,明白祂所講的信息。

葡樹與葡枝

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五章一及五節中,提到「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園丁)。」又說:「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這經文很清楚勾勒出從古到今,地中海地區的居民多半都熟悉的農業生活,那就是葡萄園的栽培技術。

自古以來,地中海沿岸的區域就是以栽植葡萄樹盛行。葡萄樹結出的葡萄籽有多酚可以抗老;葡萄的果酸可以健壯脾胃;壓榨後釀成的酒可以成為暢快人心的飲料;在充足光線下曬成的葡萄乾可以滋補血液並強化體力;葡萄餅營養可口,自古也是以色列人的食品之一。

葡萄是營養價值很高,而且產值很強的農產品。在以色列地考古挖出的古代硬幣中,有些硬幣上是刻著葡萄樹作為這個國家的代表。猶太古史的作者約瑟夫也記載,希律時期的聖殿門上刻有金葡萄,象徵上帝的子民。

這些作法其實都有舊約聖經典故。因為詩篇八十篇第八節提到,上帝的選民以色列是從埃及挪出來栽在應許之地的一株葡萄樹。以賽亞書五章七節稱以色列家就是上帝栽種的葡萄園。在舊約中,葡萄園是上帝百姓的象徵,在園丁的照顧與栽培下,他們應當是結實纍纍,帶給別人許多的祝福。

然而,以賽亞書五章第二及第四節卻提到,這個上帝辛苦栽種的葡萄園長出了野葡萄,外表營養不良,嚐起來又酸又澀,他們羞辱了上帝的名。

就在這個舊約背景的鋪陳中,耶穌講出了約翰福音記載的第七個「我是」——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耶穌以「真」葡萄樹來對比舊約當中那些踐踏了天父的恩典,結出酸澀果實的「野」葡萄樹。

整枝與疏果

事實上,葡萄枝沒有辦法像香柏樹或是橄欖樹,可以取其枝幹來製作傢俱。以西結書十五章一至二節就說:「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人子啊,葡萄樹比別樣樹有什麼強處?葡萄枝比眾樹枝有什麼好處。』」葡萄枝的質地並不堅硬,唯一的功能就是結果子,所以果農在種植與採收之間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整枝──也就是把不結果的枝子剪掉。

不結果的枝子,園丁一刀cut掉,但是結果子的枝子呢?園丁卻需要花更加倍的心思來進行修剪。首先,園丁要先修剪枝子結出的那些不成熟的果實。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

一開始,結實的枝子,會長成一串串的葡萄,每串可以結出多達一百顆的葡萄粒,其中有不少都長得像小石頭一樣,裡頭沒有葡萄籽,嚐起來又酸又澀,聖經稱這種叫作野葡萄。這時園丁就需要不斷的疏果,把那些不成熟的果子剪掉,以免防礙整串葡萄長得太密,阻礙通風與陽光的照射,最後反而整串發霉腐爛。

其次,園丁還要修剪枝子的藤蔓。葡萄樹的枝子表面看來質地柔軟,需要藉由架子撐起來,但它卻有強靭的纖維可以讓它在結果實的時候不會被扯斷,也不會在狂風大作的時候被吹斷。然而,葡萄枝的藤蔓容易隨意生長,爬滿整個籬笆,四處蔓延的長度可以多達35-40公尺,離葡萄樹愈遠,愈不會結果子,表面上看起來葡萄藤很茂盛,實際上這種欣欣向榮的狀況只會讓果實產量減少,因為果子無法吸收更多的養份。

耶穌提到,那結果子的枝子,園丁會繼續修剪,使它結果子更多。園丁要剪掉不成熟的果子,剪掉隨己意四處蔓延的藤蔓,而天父上帝使用的剪子就是祂的道。因此,耶穌說:「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約十五2-3

然而,許多時候,我們不是讓上帝的話來修剪我們,而是我們去修剪上帝的話。當我們翻開聖經,順眼的就吸收,不順眼的就自動跳過;聽道的時候,順耳的就覺得此話有理,不妨姑且一試;不順耳的就僅供參考,不用認真看待。

潘霍華說:「人往往是因為不順服,導致不相信。」由於不想順服,所以我不相信上帝真的這麼說。一旦傳道人也糊其辭,剛好讓信徒有理由對上帝的話大打折扣。漸漸何的道在信徒聽來,都已經不痛不癢,沒什麼感覺了。

今日是一個喜好修剪上帝話語的時代。我們儘可能修剪,好吻合人性的需要,畢竟耶穌的話常挑戰人性,讓人感到不舒服。

耶穌清楚地讓門徒知道,枝子能結出飽滿可口的果實,需要接受園丁無數次的整理,修剪掉我們那些恣意蔓延的張狂與自我、混亂與脫序,並且裁掉那些又酸又澀的不成熟性格。

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命不是藏納垢,而是像被修剪過的葡萄串一樣,可以接受陽光的洗禮,在通風的狀態下健康的成長,不會像那些恣意生長的藤蔓一般,讓我們的邪情私慾把我們離葡萄樹的供應,至終成為不結果的枝子。

聯結與結

耶穌接著說:「你們要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你們裡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裡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人若不常在我裡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裡燒了。 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五4-8

這段聽起來好像繞口令的話,其實只有一個焦點,那就是結果子的另一個途徑是:常在主裡面,好讓主的話也常在我們裡面。

當我們對一個人,「你常在我裡面」,那是一句多麼甜蜜的話啊!通常說這句話時,可能是好友或是戀人即將短暫分離,為了紀念彼此,讓對方常在我們裡面,我們或許會把彼此的照片放在身邊或智慧型手機的螢幕上,想念時就拿出來看;或者是,把對方寫的一些話放在身邊,思念的時候拿出來讀。

而當耶穌對門徒講這個葡萄樹與枝子的比喻時,好比是拍下一張記憶,交給了門徒,讓他們每逢看到坡地上的葡萄樹與枝子時,就可以想到即使眼睛看不到耶穌,但是祂離我們更近了,就像葡萄樹與枝子一樣,彼此之間是聯結在一起,祂常住在我們裡面,我們也常住在祂的裡面。

當然耶穌舉這個例子,有可能是安撫門徒對祂即將離去的不安情外,更重要的是,祂要門徒謹記在心,祂與他們的關係一直常存,而結果子就是祂住在他們裡面,他們也住在祂裡面最明顯的外在記。

沒有在祂裡面的,將如同失去與葡萄樹聯結的枝子,慢慢的失去養份跟水,然後枯乾,最後被人撿起來丟到火裡燒了。當耶穌講這個比喻時,賣主的猶大彷彿成為活生生的見證,在跟隨耶穌三年多的生涯中,他其實是離耶穌愈來愈遠,開始往他自己私慾的路上直奔,最後是自取滅亡。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提出葡萄樹供應枝子養份的內涵就是神的話,當跟隨耶穌的人願意順服祂的話語時,他們會懂得按神的心意祈求,上帝也會成就,這就是整段經文當中提到的「結果」。

言說與實踐

我們若回溯約翰福音十四章的經文,再回來查考約翰福音十五章,便可發現耶穌很看重門徒在不在乎祂的話。因為祂說: 「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十四:15,21)

耶穌把跟隨祂的人到底遵不遵行祂的話,視為愛不愛祂的證明。耶穌並且說:「你們若常在我裡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裡面。」這些教導可以讓我們深思,在教會常高喊「神是愛」或是「耶穌愛你」的今天,我們是否反躬自省:「我愛耶穌嗎?

很多時候我們用「神是愛」來告訴自己,神可以無限的寬容我的罪,因為神是愛。但耶穌也清楚說:「有了我的命令就遵守的,這人是愛我的。」耶穌其實很在乎我們是否真的愛祂。

時常高喊「神是愛」或是「耶穌愛你」的人,不一定是愛耶穌的人。我們可能像鸚鵡般的重覆宗教術語卻不關心耶穌所在乎的事。許多時候,我們並不是結果子的枝子,反倒比較像是恣意生長的葡萄藤蔓,隨私慾往來攀爬,與真葡萄樹早已漸行漸遠,竟還以為自己仍與耶穌緊密聯結。

但那真正在乎耶穌的人,可能常經歷修剪、痛楚、掙扎與割捨,取而代之的卻是與主更深聯結——成為「葡式聖徒」,與人分享生命果實的供應者。一如紀伯崙的作品《先知》所云:「當愛召喚你時,追隨他,雖然他的道路艱難又陡峭。

當他的雙翼擁抱你時,順從他,雖然隱藏在他翼端的劍也許會刺傷你。

當他和你說話時,相信他,雖然他的聲音可能會破碎你的夢,如同北風蹂躪著花園。

因為正如愛會給你加冠,他也會將你釘在十字架上。即使他是為著你的成長,他同樣也是為著你的修剪。

正如他升上你的頂端,愛撫你在陽光中顫動著的最幼嫩的細枝,同樣他也將降到你的根部,搖撼你緊抓著大地的根。

他採集你好比一捆穀子。他鞭笞你以使你裸露。他篩你以使你自穀中解脫。他磨你以使你潔白。他搓揉你直到你柔韌;然後他再置你於他的聖火中炙烤,使你能變成神的聖餐中的聖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