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中的信息

在那遙遠的海邊

經驗雖然寶貴,順服主的帶領更屬重要;因為順服主是一切蒙福的必要條件……

姜寶陞

在那遙遠的加利利海邊,正是天空乍現熹微的時刻,一則動人的事件發生了。

兩千年前的一個清晨,當復活的耶穌站在岸邊,對著西門彼得和幾個門徒說:「你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就必得著。」他們便撒網下去……結果竟拉上153條魚獲。這段生動的描繪,是記載在約翰福音廿一章一至十一節的經文中。值得我們深思的是:那些經歷多年加利利海上風霜的漁夫,特別是彼得、約翰、雅各,他們對海上捕魚應該是經驗老道、技術純熟;然而那一次卻整夜勞力,一無所獲。在那個清晨,他們依從主的指示,下網捕魚,竟大有收獲。這事件使我們思想到,經驗雖然寶貴,順服主的帶領更屬重要;因為順服主是一切蒙福的必要條件。

耶穌凌駕一切的主權

像彼得這羣漁夫,他們知道半夜打魚是魚群最多的時候,這樣的經驗,連西哲亞里斯多德也曾提及。另外根據名牧趙世光牧師的講章,他也曾談到:有一年應邀到美國講道,餘暇教會弟兄邀請他去釣魚,趙牧師一口答應;結果卻是半夜啟航,原因也是半夜魚群出沒最多。從上段經文記載,門徒既然整夜勞力都沒有打著什麼,如今在清晨豈能反經驗而行?但是門徒並沒有提出質疑,乖乖順服耶穌的指示,結果竟是豐收。從這件事,我相信門徒們,特別是那位心直口快的彼得,還有深具實證主義頭腦的多馬,一定深深領悟到人生經驗的有限性,以及重新認識耶穌基督凌駕自然界和生物界的至高主權。

接著,在漸露曙光的海灘上,竟出現了紅紅的火光,那是一團爐火,是主親自點燃的,爐火上烤著魚和麥餅;一頓簡單又具營養的早餐,正為整夜操勞的門徒們預備著。這正說明主愛的細膩和體貼。祂是好牧人,祂要引導祂的羊羣到青青草原上和潺潺溪水邊,使羊羣得著休息。這是聖經所啟示的神觀:祂不但擁有宇宙王權(太廿八:18),更對我們具有無比的大愛(加二:20)。走筆至此,使我想到所謂的「自然神論」(Deism),該論是說,創始者創造了宇宙萬有之後,立下了規律就不再管理了,就好像一位鐘錶匠做好了鐘錶,上了發條後就任其旋轉不再干預、也不再護理。假如我們所信的神是這樣的屬性,那麼宇宙及人類實在不具有任何穩定性、互動性及安全感。然而,聖經的神觀,在主耶穌基督身上完全表明出來:祂不但是治理者,更是愛的源頭、人類的救贖者!

同樣場景不同對話

        在海灘上的爐火邊,堪稱史上最具救贖深義的對話展開了。耶穌三次問詢祂的大弟子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耶穌第三次又問彼得:「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西門彼得回答主的話都是肯定的!但在第三次回答時卻帶著憂傷的表情說:「主啊!祢是無所不知的,祢知道我愛祢!」(約廿一:15-17)

彼得為什麼在第三次對話中,面帶憂愁,這不難令人合理的推想:在彼得生平中曾有過最大的挫敗:同樣是在爐火邊,曾經三次否認主(約十八:15-27)。類似的爐火場景,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對話。回憶與刺痛,在彼得的血液裡迅速地竄流著;至終主的愛像電流般溫熱了彼得的心,因為主接納了彼得,重新將牧養羊群的責任託付了大漁人西門彼得。

事奉的動機——愛主

我們當明白,一切事奉的動機,就是為了愛主,受了主的託付。在三次對話中,每當彼得回應主的話說:「主啊!是的,祢知道我愛祢!」然後主才有託付:「你牧養我的羊!」沒有愛主的心,無法牧養;沒有主的呼召,事奉不易持久。將來我們回到天家向主交賬時,祂不會問我們在世上事奉的「業績」、「成果」有多大多少;祂一定會問及在一切事奉上,我們的動機是否出於對祂的愛和忠心?還是為自己打江山?我想草木禾稭和金銀寶石的事奉,它們之間的區隔也是由此做分野。

記得英國司布真牧師(Rev. C.H. Spurgeon)曾在《全面的事奉》(An All Round Ministry,證道版1975)一書中記載:「你的會友可能對你不住,不負責任,上帝是負責到底的;忠心於主者絕不落空!祂會證實祂到底靠得住。」他又寫道:「有一天衛蘭(Wayland)博士在我園中行走,他看見白鵝在水中游泳,多麼自然美麗,好像掛著白帆的遊艇;可是白鵝一上陸地,那一種蹣跚笨重的體態,就醜陋可笑了。衛蘭博士說這就是物得其所或不得其所之最佳詮釋。「那報福音傳喜信的人,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羅十:15)可是傳福音者腳蹤一旦在商場上發現,或在俗事上爭奇鬥勝,為自己圖謀大事,他的腳蹤就顯出污跡了。弟兄們!我們除了上帝事工外,沒有事工;除了上帝賜予我們的名望,沒有名望;祂便是我們的一切。」司布真的這段話,足可成為傳道人的座右銘,也是一切事奉主的人自勉之鵠的。

從生命翻轉到為主殉道

大漁人西門彼得,既然受了主的託付,他那顆久蟄的心靈頓然又被「天火」燃燒了;就像那日清晨加利利海上的波濤在心中翻滾。事實也印證了彼得靈裡的復興;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所記錄的五旬節大復興,彼得站起來向眾人所傳講的信息,真如春雷貫耳!「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37-42)五旬節的復興,當然是聖靈大能澆灌下來的結果,但是加利利海邊那次難忘的際遇,更是西門彼得生命得以扭轉的關鍵因素。

在約翰福音廿一章十八至十九節經文中,耶穌曾預言彼得晚年的光景:「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去的地方。耶穌說這話,是指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根據早期教父拉克單丟(Lactantius)的記載:「以凶暴及邪惡知名的尼祿王(Nero),決意毀滅屬天的教會,廢棄公義,逼迫神的僕人,把彼得釘在十字架上,將保羅殺戮。」(引自孫德生神的門生,證道1969)。又據1905年諾貝爾獎得主顯克維茲(Sienkiewicz)所寫的《你往何處去》(Quo Vadis)一書所記載,當羅馬王尼祿放火焚燒羅馬城後,為了平息民怨,竟嫁禍於基督徒;在大逼迫來臨時,彼得接受眾人的意見,出城避難。出城後在一條荒涼的路上,竟遇到復活的耶穌向他顯現。彼得脫口問道:「主啊!祢往何處去?」主回答說:「你丟棄了我的百姓,我要去羅馬,好叫他們再把我釘一次十字架。」西門彼得於是重回羅馬城,最後為主殉道。

一切都好像過去了,一切也都沉寂了!然而,兩千年前海邊上的際遇與對話,卻始終未曾讓人忘懷;正如加利利的海濤聲,仍舊迴盪在現代人的耳際;也像海平線上日出時所顯露的光芒,依然照耀著今日人類的心靈一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