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腳蹤】

淺論新加坡客家教會:以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為例

陳偉玉

       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jpg 衛理公會的創始人是英國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1703-1791),他原是英國安立甘教會(今聖公會)牧師。1738年他和弟弟查理衛斯理創立基督新教衛理宗(Wesleyans),推動衛斯理靈性復興運動,包括聖潔運動、救靈運動和社會改革運動。後來衛理宗佈道會傳遍英國和美國各地。19世紀30年代美國衛理宗教會決議往海外發展,伸展到亞洲地區,以南印度和中國福州作為根據地,再擴展至東南亞。

衛理公會教會的創立                           

       新加坡衛理公會於1885年創立,至今計有129年的歷史。雅各多本(James M. Thoburn,1836-1922)和威廉阿爾漢(William F. Oldham,1854-1937)為新加坡衛理公會的先驅者。雅各多本擔任福音傳播者,目的是把福音傳播到仰光(Rangoon)、檳榔嶼、新加坡和馬尼拉(Manila)等地。1878年雅各多本到仰光進行宣教,籌足經費後,即前往新加坡。1885年2月7日雅各多本、貝蒂(Julie Battie)和威廉阿爾漢抵達新加坡,他們在各地舉行佈道會。同年2月23日雅各多本在市政廳舉行佈道會。他們將廿六位信徒召集在一起,用英語講道,並成立第一間衛理公會,名為衛斯理教會(Wesley Church)。布多本委任威廉阿爾漢為常駐新加坡傳教士,目的是宣揚基督教,直到馬來亞各地。

威廉阿爾漢是一位受過訓練的傳教士,曾在印度受過牧師訓練,能夠說淡米爾語,後來創立淡米爾衛理公會及學校。薛拉倍(William Shellabear,1862-1948)在馬來宣教事工上做出貢獻。薛拉倍原為皇家炮隊官員,1886年在Pulau Brani(今聖淘沙)工作,學習馬來語是為了指導他的士兵。他跟隨Inche Ismail學習馬來語,說了一口流利馬來語。他從事宣教事工深受威廉阿爾漢影響,早期在英語教會講道,後來轉而向馬來人宣教。1894年衛理公會在密駝路(Middle Road,俗稱海南一街)創立峇峇教會(今稱Kampong Kapor Methodist Church)。

華人傳教士南來,加上新加坡華人移民社會的需要,先後開設各種方言:如廈門語、福州語、興化語、粵語、客語等教會。衛斯德(Benjamin.F. West,不詳-1933)是一位醫生傳教士,精通馬來語、淡米爾語和廈門語。1889年,在南京街開設醫務所兼聚會會所,創立直落亞逸堂,並用馬來語譯成廈門語講道。1897年林稱美牧師南來,負責福州語事工,任福靈堂首任牧師。1911年蒲魯士(W.N.Brewster, 1864-1917)將興化籍基督徒聚集起來,創立天道堂,由吳文麟牧師負責興化語講道。1918年林耀翔南來新加坡任養正學校校長,並借用養正校舍作為崇拜聚會的地方。翌年,他與何信勤(Emma Olson)及沙利芬(F.H.Sullivan)商議借用英華學校(Anglo Chinese School)禮堂作為粵語崇拜及主日學的地方,名為粵僑禮拜堂即粵語感恩堂。1946年黃鑾光任建堂委員會主席,籌備建堂,正式創立感恩堂。

客音天恩堂的創立     

       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建築物外觀.jpg衛理公會客語教會起源於1911年,借用雙龍山作為崇拜的地方,後來搬到密駝路(Middle Road)市中心。1926年至1931年客語教會和粵僑禮拜堂一同聯合崇拜,由江耀華、林耀翔、高冠天負責用客、粵語輪流講道。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教會活動宣告停止,直到1945年8月。1947年周志儒牧師與李啟明重逢,商議在她家雙龍山附近開設衛理公會客音佈道所。1949年周志儒牧師向華人年議會申請成立客家教會,終獲批准。由於未有自己會所,借用七馬路華人基督教青年會二樓作為崇拜之處。

1952年,范卓新在蘇菲律54號購置一座舊洋房,作為客音堂的會所。後來信徒漸增,場地不敷所需,只好再尋新會所。1958年于力工牧師號召信徒慷慨捐獻,籌得18000元,加上向美國威廉基金會貸款美金10000元,最終以78000元購置位於紐頓以法蓮路一棟兩層樓洋房作為新會所。是年,王大衛牧師在牧區會議中提出,將客音教會改為新加坡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1962年,又提出重建計畫,最終於1967年建成竣工。1987年,教會執事提議將舊洋樓拆掉,以建造現代化教會。經三年的重建,於1990年5月開放使用。2006年又將新加坡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改名為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

擴展海外客家事工

        二樓崇拜的會堂.jpg2004年起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開始擴展客家事工。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派遣陳元昌牧師來到天恩堂牧會,他是客家人,積極參與和推動客家崇拜。7、8月期間,新加坡遠東福音廣播李志均傳道邀請天恩堂參與每週錄製「客語空中崇拜」,以便向海外客家親友傳福音。接著,因機緣巧合結識臺灣溫永生牧師,並進一步交流客家福音事工。例如每兩年舉辦客家佈道會,2006年「客家人有福氣」;2008年「客家人真福氣」;2010年「客家人好福氣」;2012年「客家人大福氣」,2013年8月即將舉辦客家美食佈道會,以客家菜肴為主題。佈道會的目的,主張唱客家歌、吃客家菜和聽客家福音,供慕道友一同參與。

       2013年中國客家探親遊:揭西-梅州-大埔-永定行.jpg 自2007年起,天恩堂每月有一次「客家團緣」聚會。隨著人數增加,2008年將客家團緣改為客家崇拜。2009年客家崇拜人數從30餘人增至今日約100人。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開始採用客語講道,不再用華語翻譯成客語的方式。客家崇拜時間是每個月第二、三、四週週六下午五點至六點。另外,也開辦客家詩歌班、查經班和探訪客家新朋友事工。客家詩歌班於2006年成立。每個月練習兩次,主要唱客家聖歌及著名客家山歌。每兩個月上臺獻客家聖歌一次。2011年天恩堂客家詩歌班參與客家社團演出,獻唱客家山歌「共建美好家園」。2009年起每月有客家團契,鼓勵客家會友加入團契,互相交流和聯絡情誼。除了客家聚會外,也舉辦中國客家探親遊。自2009年起每年舉辦中國客家梅州大埔行,人數逐年增加。2013年舉辦揭西-梅州-大埔-永定行。

1952年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jpg此外,天恩堂也參與全球客家福音協會活動。2008年香港、沙巴、印尼和臺灣正式成立委員會,以推動全球客家福音事工。每兩年舉辦一次全球客家福音行動大會。2009年9月10日至13日在印尼雅加達舉行,主題是「得到客家,傳到地極」,分別有來自中國、臺灣、香港、澳洲、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牧者參與,共140人。2011年9月17日至20日在印尼坤甸舉行,主題是「為我骨肉之親」,出席人數253人。2013年9月19日至22日在馬來西亞古晉舉行,主題是「愛客家,得客家」,出席人數800餘人,一次比一次盛大,圓滿成功。

結語

        衛理公會不僅創立華英巫教會,也設立各個方言群教會,並向各個族群傳福音。衛理公會客音天恩堂一直承擔向客家人傳福音的事工,廿一世紀初更積極推廣及擴展海外客家事工,分別有客家佈道會、客家崇拜以及全球客家福音協會活動等。客家教會積極傳播客家福音,且忠於上帝的託付,不僅向本地客家族群傳福音,也向海外客家族群宣教,並努力發揮其影響力。

現代臺灣客語譯本:《客語聖經》.jpg

客家真福氣宣傳單.png參考書目

孫耀光,《在祂手中:新加坡教會史(1819-1992)》(新加坡: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2001)。

陳偉彬,《往古知今-35年數不盡的恩典(上):新加坡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堂會簡史》(新加坡:新加坡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資訊會,2010)。

陳宴雄傳道的訪問,2014年3月7日。

新加坡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新加坡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衛訊文集第五集堂會簡史》(新加坡:新加坡衛理公會華人年議 會,199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