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旅習】

不在旅行計畫中的意外恩典

此刻的我學習到,意料之外的轉折、失控的變化,反倒彰顯上帝豐富的智慧與奇妙的安排……

陳小小

    0202哈蘭蜂巢型住屋05.JPG土耳其東南方,距離敘利亞邊境不到20公里的哈蘭(Harran)古鎮,是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和撒拉的第二故鄉。原本亞伯拉罕的家族是住在伊拉克的吾珥(今名「烏爾」Ur),之後他的父親他拉舉家遷至哈蘭。根據考古,哈蘭這地名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不復重要的哈蘭古鎮

    亞伯拉罕在哈蘭領受耶和華的神諭,「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十二:1-3)七十五歲的他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離開哈蘭,前往迦南地。哈蘭地名是「商旅駱駝隊」的意思,又作「交叉路」。不難推想它是重要的商業、文化、宗教中心。在古代,控制著從大馬士革到尼尼微城和迦基米施之間的道路。但時至今日,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已不再。

   0202哈蘭蜂巢型住屋07.JPG視線中逐漸變大的哈蘭古鎮,一座座黃褐色圓錐形古建物——蜂巢泥屋(beehive houses)躍入眼簾,像孩子玩泥巴揉成的土丘,古拙可愛。這些屋子是用泥土混合木碎和麥穗所建成。往裡走去,刺眼陽光轉為一片陰暗,房內竟感到有些涼爽。牆上掛著許多古代的農家器具,有說不出的親切。另一間屋內則有數十條女人的圍巾披肩,垂掛下來,色彩繽紛,參差不齊,妖冶蔓延整面牆,煞是好看。

    0202哈蘭蜂巢型住屋10.JPG蜂巢泥屋前院的正中央,放置一個石臼與兩根木杵,供遊客體驗早期農家生活。旁邊搭有幾頂羊毛帳棚,可於棚內乘涼、泡茶聊天。小販看遊客來的差不多了,便大聲叫賣起來,想要買些伴手禮的,紛紛圍了過去。我站在帳棚下,輕輕地摸著厚重粗糙的棚布,羊毛邊流蘇放在手掌心裡,細細地觀看,耳邊彷彿聽到《雅歌的女主角唱著,「耶路撒冷的眾女子啊,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如同基達的帳棚,好像所羅門的幔子。」(歌一:5)我相當欣賞她的自我形象認知健康,膚色雖黝黑,但照常能宣稱自己高貴美麗並有獨特的風采,如這黑山羊毛的帳棚呢!
曾輝煌一時的大學遺址
    0203古哈蘭大學29.JPG泥屋附近,有座古代大學的遺址。我們頂著大太陽徒步前進,無樹木遮蔭,腳底是發燙的土石路,微微感到有些頭暈目眩。眼前一面斷垣殘壁,仍能窺見當時這所大學的輝煌榮景。在希臘時期,亞歷山大的哲學學校關閉後,學者們就移到此處繼續做研究。甚至,在公元744-750年間,哈蘭曾是一國的首都。這間大學研究盛極一時,範圍涉及宗教、天文學、醫學、數學和哲學。可惜1271年蒙古人入侵摧毀了一切。

    下一站要前往傳說中摩西岳父——米甸的祭司流珥的住處(出二:18),摩西在此處遇到西坡拉。我們之前曾到訪過埃及西奈半島的聖凱薩琳修道院。院內有個摩西井,也是傳說摩西與西坡拉相遇之處。這兩處距離1040公里遠啊。而古代的米甸地,卻是位在現今的沙烏地阿拉伯。米甸人是游牧民族,到處遷移,活動範圍很廣。土、埃兩國都宣稱摩西岳父的住處在他們國內,不知道沙國是否也有個摩西岳父的家?

意外的恩典和美好回憶

    享受著人煙稀疏、鄉間小路沿途的田園風光,突然巴士停住,前方路斷,正在修路。導遊說可以步行過去,但來回要二個小時。當時日正當中,沒人想要拚命。道路兩旁棉花田,正值開花期。棉鈴爆出來的棉花,點點雪白掛枝頭。司機便放我們下車拍照。農舍跑出幾個小男孩齜牙咧嘴、熱情地打招呼。女孩子則想看又害羞不好意思,靜靜地覷著我們。土耳其東、西的經濟差距,非常的大。東部窮鄉僻壤,很少看過大巴士,更少見黃面孔的東方人。

    瞥見司機拿出預備好的原子筆,蹲下身子,一隻隻分送給這些小孩。他們個個都眉開眼笑。一個哭哭男孩被爸爸抱著,拿到汽車造型的原子筆,就立即收起了淚水與鼻涕。其他團員一看,立馬把珍藏的台灣零食(王子麵、嗶嗶糖)拿來,這些原本是為了萬一吃不習慣土耳其餐所預備的故鄉食品。孩子們驚訝著吹了會發出聲音的糖果,臉上的笑容更是滿溢出來。他們沒想過會有這麼美好的一天!
    送禮的比這些收禮物的更開心,我傻傻地望著眼前這幕恩典笑開了。送禮經驗雖多,卻很少像這次感到深深滿足與榮幸。此行沒帶零食的,都暗自悔恨,甚至還有團員低聲責備,「妳為何沒告訴我可以預備些小禮物來跟他們分享?」我挑起眉毛內心OS:「怪我?若沒有修路,巴士就直接開過去了。我們根本不可能會與這些可愛的小孩接觸。」
    當下有感,過去的我總認為人生路上一路順暢到底、毫無阻擾才是上帝的看顧。但此刻的我學習到,意料之外的轉折、失控的變化,反倒彰顯上帝豐富的智慧與奇妙的安排。路斷了,到不了行程預定的地點,原本該是旅人的一大損失。但上帝容許這事發生,卻讓全車的人擁有如此難得的美好回憶。

意想不到的接待和婚禮

    接著要開200公里遠,到土耳其的第六大都市加濟安泰普(Gaziantep),在傳統鄂圖曼建築風格的飯店過夜。沒想到在這裡竟有過去土耳其的台灣宣教士迎接我們。鄧傳道的丈夫在這裡的大學教書,育有三個可愛的女兒。加濟安泰普靠近敘利亞邊境,是聯合國接收敘利亞難民的第一線城市。他們一家人在這裡從事難民關懷的事工。

    晚餐的時候,有一場意想不到的土耳其婚禮,是藉機幫團長聖光前院長呂榮輝博士慶祝他與師母結婚五十幾週年紀念。首先上場的是指甲花之夜(Kına Gecesi)。幾個樂師,打起鼓、吹起嗩吶,氣氛好不熱鬧。師母頭上罩著一塊紅色頭紗坐在椅子上,假裝是新娘。幾個女孩假裝閨蜜,繞著師母唱著歌,聽說此舉是要讓新娘想到即將失去單身的自由或離開娘家,而悲從中來。然而每個觀禮者都眉開眼笑,沒人管新娘是否會掉淚,只在乎是否可以分到Kına。

充滿甜蜜、祝福的習俗

    Kına是紅褐色的指甲花染料。婚禮儀式中,婆婆會在新娘手掌心抹上Kına,把金子放在裡面,再幫新娘戴上紅紗手套,婚禮結束後拿下。手上的染印,代表著祝福與好運,所以有些人故意不洗掉,讓印記多留一陣子。參加婚禮的親朋好友,不管已婚或未婚,都可以分到一些Kına。女子仿照新娘,而未婚男子則是把Kına塗在小指上,戴上藍紗的指套。這記號告訴所有的女孩,「我是一個想要成家的男人喔」!同團有位年輕的新約老師,眉宇面貌間掩不住清雅俊秀,竟也忍不住入境隨俗。我眼中流出幾絲詫異,暗暗地想,「你不需要這個吧?根本就是『少女殺手』來著。再塗Kına,恐怕連阿嬤都要為之傾倒了吧!」

    禮成,眾人開心地一起唱歌跳舞。回到房間,我把手上的印子給老公看,甜蜜地解釋,「這代表你會把我永遠捧在手掌心」。老公根本懶得理,澆了我一盆冷水,「什麼永遠?沒幾天就洗掉了。對了,老婆,加濟安泰普距離聖經中的迦基米施(Carchemish)不遠。妳去幫我問問,明天上午是否能繞過去GPS定位與拍照?」迦基米施在聖經裡面赫赫有名,曾是赫人的首都。公元前605年「迦基米施之役」 在此開打,尼布甲尼撒擊敗號稱無敵的亞述帝國大軍,奠下巴比倫在當時成為世界霸主的地位。此役為古代近東歷史最重要的轉捩點之一。

    老公的吩咐,我使命必達。當地導遊回覆說,開車只需一個小時就會到,但是每個人要追加一萬多元台幣的費用給他;因為迦基米施根本就是貼著邊境,隨時會有敘利亞的流彈射過來!我想我們還是不要當ISIS的人肉箭靶,繼續向門徒們最先被稱為「基督徒」的安提阿(徒十一:25-26)前進。

圖說:哈蘭蜂巢泥屋、哈蘭蜂巢型住屋、蜂巢型住屋內部、古哈蘭大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