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宣挑戰】

福音使命•文化使命

基本的「文化」使命,是在對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結構有所了解的情況之下,將福音以當地人能夠理解和接納的方式展現出來……

詠寧

前一陣子,和一群朋友到一個少數民族地方拜訪。我和這群朋友素不相識,只因他們對往少數民族的地方去得人有負擔,又「聽說」我有一點在少數民族地區宣教的經驗,於是就約我結伴同行。

傳福音,不是強迫推銷

對我們來說,這個地區是全然陌生的,很可能沒有信徒,更沒有教會。按照我的經驗,最好先從「文化交流」和「社會調查」開始接觸他們,並且在具體對當地的人口結構、歷史文化、生活習慣有初步的掌握之前,最好不要太快開口談到福音,免得破壞了土壤;因為不論如何,積極地「傳福音」,還是帶有強迫推銷的意味,對於很可能已經長期飽受輕視和剝削的少數民族來說,「福音」就跟清末民初來自西方的船堅炮利一樣地討人厭。

我知道,長期以來我們對「傳福音」的認知,就是要用各樣的方式(三福、四律、滿福飽、神奇的一刀……)把「福音」給講(背)出來,然後引導(明示)聽的人願意作決志禱告。然而我已經明白,通常這樣的「決志禱告」根本不代表什麼;因為若沒有跟進的牧養和澆灌,這些決志的生命就會失落或長歪,甚至被異端整盤端走,到時候要再來收拾殘局(如果有人願意來收拾的話,但是通常是沒有,因為傳福音的人傳完就走了),只會更加辛苦和麻煩,且耗費更多的心血和時間。

意外發現基督教會

所以,在與這群朋友出發之前,我花了不少時間「說服」他們了解,「傳福音」不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我們這次來,是為了要了解這片地方和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如果很幸運遇見了好土、遇見了和平之子,那麼再漸進提到福音也不遲。

然而,出乎我們意料的是,當我們到了當地,打開手機中的線上地圖,在城鎮的正中心,竟然出現一個地點,標明的就是「基督教會」。我們非常訝異,於是乾脆直接前往,不管是什麼樣的「教會」,我們初來乍到,不過就是一群遊客,應該不至於會怎麼樣。

當時正是主日下午,一群姊妹在教會練習類似讚美操的舞蹈,看見我們很是歡喜。教會的帶領人是一對年約三十出頭的年輕夫妻,已經在這裡牧會好多年,主要的會友大都是五十歲以上的女性。我們交談時,教會的帶領人告訴我們在這裡傳福音佈道的經歷。正如我所預期的,這對年輕熱血的傳道人採用的就是直接植堂佈道的策略;也就是用發單張和街頭佈道來得人,再以鼓勵儘量參與聚會的方式來牧養。

何謂「文化」的使命?

當我客氣地問及他們在此地服事的困難時,他們也毫不避諱的表明,會遭到政府的驅趕和人們的拒絕。而我沈默著不知道該繼續說些什麼的時候(因為我知道這必然是他們具體且巨大的障礙),他們倒是自己說:「我們以前讀書接受的裝備中,福音的使命包含兩個部分:一個是『福音』的使命,另一個是『文化』的使命。但是我們一直不知道,什麼是『文化』的使命?這有可能是我們在這裡的服事無法開展的原因嗎?」

初次見面,面對他們如此坦誠率直的分享,讓我有點受寵若驚。我簡單地表明,自己也許不是最合適回答他們問題的人,但按照我的理解,基本的「文化」使命,是在對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結構有所了解的情況之下,將福音以當地人能夠理解和接納的方式展現出來,讓福音成為他們生活的重心,至終取代他們原本的價值體系。

按照目前這個教會的現況顯示,確實還不是承載文化使命的狀態,因為傳福音和牧養的方式都屬於「外來」與「外加」的,因此,只有某些類型的人可以接受(比如,已經退休的年長女性)。福音的內涵還不夠本土化,因此無法與當地原本的信仰體系溝通;福音的體現也尚未生活化,因此無法融入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態中。然而,要把「文化」使命解釋到位,又談何容易呢?

後來,我問他們:「兩位當初在來這裡服事時,有期望中的目標嗎?」他們也一如我的預期,同聲說:「建立能夠自己牧養自己的教會。有當地人起來負責傳福音牧養之後,我們就往下一個點去傳福音,建立新的教會。」我又說:「如果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再五十年。你們相信嗎?」他們同聲說:「不相信!我們這輩子也許沒有再五十年了吧!」「但是誰告訴你們,這個教會必須要在你們的手中成為自立、自養的教會呢?」他們兩人都沈默了。

漫長的處境化過程

談到植堂佈道,我們很容易找到很多策略和模式。但當談到人的心、生命牧養生命、文化栽培價值的使命時,我們好像都忘記了,一片土地上的基督信仰能夠長成為主繼續傳揚使命的群體,其實需要好幾個世代。從聽到福音、相信真神、委身信仰、接受栽培、長出能力、群體支持、傳承使命……哪個地方的教會不是經過了幾百年的培育,才能長大成熟、小有力量?當談到進入福音未及的少數民族地區植堂佈道,卻反而希望在短短的五年十年當中,廣傳福音、栽培領袖?可以想見,在這樣期待之下,我們會多麼心急地揠苗助長,也弄壞了土壤。追根究底,我們不得不承認,大部分的錯誤都來自於自己的認知偏差和虛榮心驅使。

「很多和我們一起開始傳福音的夥伴,現在都已經放棄了。他們的教會也都放棄了。」他們兩人說。

「因為發現有真實的困難,但是你們卻也不知道怎麼解釋這些困難,是嗎?」

無論如何,往福音未及之地傳揚福音,本身就是個跨越文化的考驗;而跨越文化的處境對於傳揚福音的工人來說,就已經是巨大的身心靈挑戰。如果我們逃避現實,一直催眠自己,認為植堂佈道就僅止於傳揚福音、領人歸主、幸福快樂,那麼必然跌倒受傷,還傷得糊里糊塗、委屈滿腹。因為福音至終,是要走到人的心裡;而能夠使人的心聽見的,是文化的聲音,是價值觀的聲音,不是邏輯和道理的聲音。要讓福音能夠走到一個特定的文化處境和價值觀當中與其對話,是漫長的處境化的過程,也沒有任何的捷徑。

當回顧宣教的歷史,誠實的信徒也都會承認,無論福音走到哪裡,如果沒有能力與當地的主流文化對談,那麼這個福音是不會有根的,當環境改變、逼迫臨到,信徒就會消失。

走入文化、改變人心

因此,在福音未及的少數民族地區傳揚福音時,願我們都能對當地的文化和歷史有所尊重和理解,也對福音真正的力量有所敬畏。福音,遠遠不僅止於我們能夠展現的佈道策略而已。福音,至終要走入文化、改變人心。即使我們人的生命長度不見得都能夠看到那一天的實現,但福音的力量,也未曾因為人們的眼見而有任何改變。這是我們所信仰的福音,也才是我們所信仰的上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