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校園結果子
李革舜牧師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約十五:16)回顧我的一生,正是應驗主耶穌 所說的這句話。
 
我讀高一時蒙同學帶領信主,一直到大學的七年期間,接受教會對學生團契的栽培,在臺灣大學讀書那時蒙主呼召,決 心事奉神。一九六四年,我到三藩市保守派浸信會神學院就讀,四年的神學教育使我受益很深,畢業後,蒙主帶領到加州首府沙加緬度,當一間教會的粵語部牧師。 一九六九年,內人的同學邀請我們到加州大學大衛市分校的學生查經班,約有十位從臺灣來的學生聚會,內人當時不會粵語,因此她很高興能認識背景相同的弟兄姊 妹,於是我們每週六都參加聚會,學生查經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就幫他們解答,而後他們請我作顧問牧師,我義不容辭地答應了。
 
我在華人恩典聖經教會牧會很忙,但是每到週末,聖靈就催促我去大衛市幫助學生查經班,我把那裏當作我宣教的工 場。慕道的同學中逐漸有人信主,可是一遇到考試或是大雨,聚會的人數就減少到四、五位,我常自問帶領這麼少人的查經班是否值得?可是心裏的負擔仍在,於是 我向神禱告:「主啊!我不知查經班將來發展如何?但如果祢要我去,就幫助我願意忠心。」
 
三個月後,團契增長至二十人,他們決定要有主日國語崇拜,定在早晨八點半,最初是請于力工牧師與他的同工從伯克 利來講道,我每個月也去講一次,結束後還要趕回自己教會講道。于牧師十分關心校園事工,在伯克利大衛市及其他校園都帶領了許多學生信主,因為牧師住處比較 遠,關懷與牧養這群學生的責任就落在我身上。
 
我與內人兩邊來回跑了幾年,聚會的人數增長到五、六十位,陸續有同學受洗歸主,神讓我看見,要在有限的時間中幫 助大衛市的學生團契與教會成長,必須幫他們建立禱告會。因為自身教會每週三有禱告會,於是把大衛市的禱告會定在週二晚上,每個禮拜我都去和同工們祈禱,這 是後來教會蒙祝福的根源。
 
團契最初的成員都是從臺灣來的研究生,後來才有香港的本科生加入,加上當地信徒與教授的兒女也來聚會,我們就為 他們成立粵語及英語團契。由於教會人數逐漸增長,向美國教會借用的地下室已不敷使用,於是全教會開始為買房子作為聚會地點禱告。
 
一九七九年,我們在極近校園的一條大街上買到一棟小房子,整個過程可說是神蹟,特別是得到市政府核准作為教會聚 會使用,實在是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們,教會有了一個自己的家,會眾感到極大的歡欣。我們將一個房間與客廳打通,主日可容納九十人聚會,信徒們也樂意開放自己 的家,作為週五晚上的團契使用;信主多年者願作團契輔導,如此一來,團契與教會持續增長,聚會人數達到了一百人。同工們感到需要聘請全時間的牧者牧養教 會,會眾就開始為此事禱告。
 
有位弟兄建議我向教會請求休假一年,到大衛市來牧養教會,由於我已在沙加緬度牧會十二年,就聽從了他的建議。一 九八一年八月,我開始全時間帶領大衛市的學生團契與教會,一面事奉一面尋求主的引導,是否要繼續留在大衛市做學生工作並建立教會。按人的情感是十分捨不得 沙加緬度的教會,新堂剛建好、信徒也多,但是大衛市教會的五個團契都在增長,實在需要一位全時間牧者;又因沙加緬度那邊已有三位牧師,聖靈感動我辭去原本 的職位,接受大衛市教會的聘請,成為他們第一任的牧師。
 
我們家搬到大衛市不久,小小的教堂就爆滿了人,教會就向市政府申請擴建,此次再度經歷神的幫助得到市政府批准, 擴建後聚會廳可以容納一百五十人,樓上還有三間教室。
 
一九八四年中國大陸開始派遣學者來美國,許多學者進到大衛市,我們有很大的負擔要帶他們歸主,起初他們因為政治 顧慮不敢進教堂,一位擔任教授的弟兄就邀請他們到家裏談天、吃飯、唱詩歌,後來逐漸介紹基督教的信仰,他們看到基督徒真誠的愛,又看到許多有學問的教授、 科學家相信上帝與耶穌,就產生好奇心願意學習聖經。我們贈送他們聖經和福音書籍,後來正式成立學者團契,每到週五幾位同工就接他們到家中聚會,聖靈在他們 心裏作工,慢慢地一個個信主,我當時才明白,為何神強烈地引導我來到大衛市,是因為神要得著這些中國來的學者。
 
由於教堂離學校很近,每星期都有慕道的學生來參加崇拜,所以我的每篇講章都帶著福音,信主的人逐漸增多。到了一 九八七年,教堂的空間不敷使用,我們開始籌備建堂,教會買了右邊的房子,兩年後竣工,會堂可容納兩百人,又多建了六間教室。
 
為能得著講英語的華裔大學生,教會增加一堂英語崇拜,並且每週主日崇拜後供應午餐,使學生及會眾更覺得教會是一 個家,信徒藉此有更多彼此交通的機會。另為了滿足學生不同年齡與文化的需要,教會陸續成立了新的團契,英語兒童、少年、大學生,粵語、國語的青年、成年、 大學生和佳美、真理、種子、學者福音等十六個團契,信徒可以在團契裏操練事奉,並彼此關懷。
 
為使學生查經有收穫,我與同工經常帶領學生領袖查經,並為他們建立內容豐富的圖書館;為使新同學信主,許多團契 都設立福音查經小組並安排佈道會,並且每年供應獎學金給同學參加福音營,使得信主的人不斷增加。
 
由於大家的信仰與文化背景差異很大,事奉中難免產生衝突,但是教會領袖知道合一的重要,竭力保守在聖靈裏的合 一。多年來我一再強調祈禱的重要,並勉勵會眾:「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主的靈方能成事。」除了每週二的禱告會外,許多團契都有小組祈禱, 於是我們看到聖靈的工作,將得救的人加給教會。
 
不久之後,聚會場地再度缺乏,教會憑信心買了左邊的房子,全教會又開始為擴建禱告,因為會眾多半是學生,每次建 堂都像移山那樣困難,但是信心可以移山。經過幾年的祈禱與努力,終於在二○○一年建好了新的教育樓。許多同工和學生傳福音的熱心,和教會充足的使用空間, 在我二○○四年退休時,會眾已增長到四百人。前後卅五年,主給我機會為幾百位信徒施洗,其中大部份學生已畢業分散在各地事奉主,許多信徒成為教會的領袖, 也有不少人回到中國為主作見證。
 
退休當時我的身體仍然強健,主帶領我加入基督使者協會,機構的使命是得著這世代的知識份子,與我的背景吻合,而 董事會給我校園事工主任一職。四年來我訪問了不少校園查經班,也遇到許多對學生事工有負擔的傳道人、教會領袖、教授和學生領袖,無論是在北美、歐洲、臺 灣、中國大陸許多的校園中,我們都看見廣大的禾場,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希望有更多忠心的門徒接受主的差派到校園結果子,使榮耀歸給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