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辯疑求解的哈巴谷
蔡忠梅牧師
 
神所呼召的先知中,不是只有一個特質、一種模式 而已,神有容忍不同性格、不同脾氣、習性和不同素養之人的雅量。
 
神的原則是,祂所選召的人不僅是信任到底,還會知人善任,盡心的栽培調教,裝備訓練,因材施教,使祂與他們至終 達到緊密親近的同心團隊。除非該人硬著頸項,犯罪作惡與神背道而馳,否則,神都會極盡所能的給人充分發揮一己所長的機會。哈巴谷先知就是一位專門質疑問難 者。但他衷心地渴慕與盼望神真理的教誨。他尋求,至終他尋見了。
 
哈巴谷書全卷五十六節中,並未多論作者的背景資料。先知哈巴谷的身世在經文中未有說明,他的名字意謂著「擁抱, 或愛的懷抱。」有親切與親密的意義;此名字的意義也常用在人與孩子身上,如列王紀下四章十六節:「抱一個兒子」的抱,就有親密的口氣。有人也以為此名意表 「他深愛著神,與神有非常親切的相交。」所以他才會在信心的困惑、掙扎時,一直經歷著神擁抱他的恩典,所以腳步未曾閃失、絆跌。因此,也有人稱他「信心的 先知。」從哈巴谷的質疑中,可看見他所處時代的景況。
 
他的第一個困惑是:為甚麼神看見了猶大的罪孽卻似乎置之不理?神的答覆是:祂不會不理,只是沈痛的是:他們會因 犯罪的緣故,被迦勒底人侵犯。(哈一:2~11)
 
        迦勒底人是巴比倫帝國的組成人種,如日本人的大和民族、德國人的日耳曼民族般,原為半游牧部落,由吾珥地發跡(參創十一:28),後居住於阿拉伯北邊與波 斯灣間的大沙漠地帶,以巴比倫為其京城,故又稱巴比倫。直到主前六二五年巴比倫名君尼布甲尼撒王之父-那波帕拉薩爾征服亞述而正式立國,是為新巴比倫帝 國。
 
        此時正值埃及王法老尼哥與亞述聯盟, 與巴比倫亦有聯盟關係的猶大國約西亞王遂起而抵擋攔截埃及,未料他出師不利,戰死於米吉多。埃及趁勢而入猶大,另立約雅敬為王(參王下廿三章),但埃及未 能消滅巴比倫之國勢至終淪為戰敗國。所以,猶大便順勢成為巴比倫的籓屬國(參王下廿四 :1)。而後約雅敬王吃了熊心豹子膽,背叛氣勢如虹的巴比倫,而慘遭城下之盟,大批精壯有為之人被俘虜至巴比倫(參但一:1),因此,迦勒底人懲罰了猶大 人。神以此告知哈巴谷:祂不會視不義而不報,神是公義的神。他告訴眾民:神才是掌管歷史的大主宰。
 
他的第二個質疑是:為甚麼神興起殘暴兇蠻、比各國都不義的迦勒底人,作為祂懲罰的工具?(這就是人:問題層出不 窮, 又似是而非。)(哈一:12~二:20)
主神對迦勒底人的兇殘不是不知,所以祂的答覆非常清楚明瞭:祂掌管的歷史中,國的興衰、王的更替,都有絕對的法 則,越過此法則為違法亂紀、兇殘暴烈時,神一定有懲罰的原則,神不會以惡治惡,但是,惡的國和人一定會遭報。所以,巴比倫「來得快,也去得快」,從興到亡 不滿百年(主前625~536),亦可成為歷史明鑒。
 
至少在本段經文中,哈巴谷記述迦勒底人為何被滅絕的四個禍患是:(1)手中滿了搶劫、流血和暴力;(2)心中貪 婪無垠、驕傲和殘忍;(3)對征服之人大行強暴,大大蹂躪;(4)淫穢的偶像崇拜和褻瀆儀禮等,此四款內容,豈不也是今日許許多多國家、社會、家庭、個人 的自然寫照?神斷不會以不義為義。
 
不要向聖潔公義的神多行詰問,只要多問一點,所得到的回答,就會令人 更多一份的羞慚、痛心。甚至會說:「我沒想到我所問的,居然就在我身上得到答案,真是羞愧不已!」
 
綜合兩次的答案,我們可以深刻瞭解:一般人所看見的盡屬表面:人以為看見神的作為,只是如霧裏看花,所知有限得 很。綜合全本聖經對神的認知,哈巴谷書非常深入的闡明他所認識的神,原來是:(1)是公義慈愛的神;(2)是賞善罰惡、賞罰分明的神;(3)是垂聽禱告, 並辯疑解惑的神;(4)義人與正直人不僅祈禱蒙垂聽,也會因信得生。所以,他留下了兩段雋永信息,名垂千古。

(1)義人必因信得生:
 
義人是指凡事遵循神的一切誡命律法、無可指摘之人。至於「信」一字,可從二方面解釋。其一是指神的信實,雖然面 對迦勒底人無情的攻擊和苦難沈重,但因以色列人與神立過約,神必定會以信實待他們;其二是對神的信靠,人必須以「信心」相信神的作為奇妙,超過人所能測 度,所以,人只能單純的順服、倚靠神,並且從心裏謳歌讚美神,堅定相信神是信實的主,祂不會誤事,必在合時適宜的時候施行拯救。
 
所以此「信」在舊約用法,顯然是強調人內心的正直、謹慎、誠實等,是事奉者必需穩住、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信」的原文字首次出現在出埃及記十七章十二節中「……他的手就穩住」中的穩住一詞。
 
(2)「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然而, 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他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這一段記載在哈巴谷書三章十七至十九節的佳美至 極的文句,可使所有信靠神的人必不蒙羞。
 
無花果、葡萄、橄欖都是中東地區最平凡,所有人都可擁有的水果和果實,神眷顧人不分貧富貴賤,都能享有當地最全 面性、物美價廉的食物;至於所有人都賴以維生的糧食、牛、羊等,也都短缺,似乎生活所需的種種環境均惡劣無助時,正是考驗一個人對神的信靠,只是一再的問 難、埋怨,還是可以像哈巴谷一樣,憑信心經歷神的眷佑:祂是我們的能力來源,是使我們如母鹿般歡欣跳躍,盡情狂奔的神。
 
但是,擁有這一切的先決條件,是「信」。信神會使我們歡喜雀躍,而不是愁容滿面;信神會使我們的喜樂滿足,而不 是擔心受怕。罪惡可以滔天,人性可以敗壞,但神的拯救之途,永遠只有一個,就是「信」。哈巴谷的質疑,彷彿多馬一般,主說:「那沒有看見就相信的,是有福 的。」也是哈巴谷的寫照,他以不憑眼見、不靠知識判斷的結果,陳述放諸天下皆準、置於任何時間均不動搖的根基:永遠是「信」一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