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同心得人
何有義
  禱告可以是很快樂、享受的事,使徒保羅的經歷就是這樣,他是一個代禱者,也是一個很快樂的代禱者。以下是他分享自己為腓立比教會的代禱經驗:

「我每逢想念你們,就感謝我的神;每逢為你們眾人祈求的時候,常是歡歡喜喜地祈求。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 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腓一:3~5)

  腓立比教會是保羅領受馬其頓異象後前往歐洲,建立的第一個教會,也是保羅最喜歡的教會。保羅一生中靠織帳篷傳福音,不願意使用「傳福音的靠福音養生」的權 柄,唯一的例外是腓立比教會,他屢次受腓立比教會的資助,也多次為腓立比教會的慷慨作見證。

   「腓立比人哪,你們也知道我初傳福音離了馬其頓的時候,論到授受的事,除了你們以外,並沒有別的教會供給我。就是我在帖撒羅尼迦,你們也一次兩次地打發 人供給我的需用。」(腓四:15~16)

  在這個禱文中,保羅誇讚腓立比教會對福音的態度:

一、天天為福音

  「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興旺福音。」

    一個委身傳福音的人,永遠不會認為自己傳福音已經夠了,「不需要再傳了」或是「讓別人也有機會傳」,他會站在每個傳福音的機會點,好像在搶業績一樣。 保羅曾寫信給帖撒邏尼迦教會說:「弟兄們,你們記念我們的辛苦勞碌,晝夜做工,傳神的福音給你們,免得叫你們一人受累。」(帖前二:9)這種「辛苦勞碌, 晝夜做工」的心態,就是「天天」的心態。

    世界的誘惑非常多,基督徒很容易被多采多姿的世界迷惑,以致改變奔跑的方向,其中一項最厲害的就是「成就感」。當看見人們成功、賺錢、升職時;當看見 別人穿名牌、開名車、住豪宅時;當看見別人出入高檔旅館、食用星級餐飲、結交社會名流時,我們的心就會蠢蠢欲動。而這些真會讓人目眩神搖,眼花撩亂,然後 就身不由己的盲跟、盲從,回到世界去打轉。

    一位漁夫的漁網老是被老鼠咬破,所以他決定養隻貓來抓老鼠。這隻貓每天吃得飽飽的,但是抓起老鼠來卻有氣無力,主人就懲罰貓,規定若非抓到老鼠,否則不 讓貓吃飯,但是成效仍然不彰。主人只好把貓叫來訓斥一番,貓抗議說:「我僅是為一頓飯奔跑而已,老鼠可是為了性命而跑啊!我當然跑不過牠。」

    漁夫於是聽從朋友建議,多養幾隻貓,讓牠們競爭,增加貓的榮譽心,抓到老鼠的就給兩條魚,抓不到的就吃魚骨頭。這招果然見效,貓兒們真的每天都抓到老 鼠了,漁網被咬破的情況也大為減少。但是才沒多久,漁夫發現另一件想不透的事情,就是貓兒們抓到的老鼠越來越小,漁網的破洞卻越來越大。漁夫仔細觀察發 現,原來貓為了交差,只抓容易抓的小老鼠,至於大老鼠,牠們連理都懶得理,難怪漁網的洞越來越大!

    基督徒傳福音雖說像是在搶業績,但卻不是功利的,而是發自於內心的愛,這愛是被主的愛激發出來的。「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 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五:14~15)基督的愛在我們心裏成了動力,所 以基督徒傳福音可以是「天天」,也可以不被牽引誘惑。

二、天天同心為福音

    保羅誇讚腓立比教會:「因為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這是一個以福音使命作為最高指導原則的教會,他們知道教會為何而存在,也 知道神為何呼召他們。

    幾天前,我辦理一個弟兄父親的告別式,他們夫妻是家族中唯一信主的。火葬儀式完畢後,所有家庭成員三十多人等著撿骨,我請同工預備教會見證集送每人一 份。可是這麼多人,如何談福音呢?我心裏默禱,求主先給我一個人。不久,看見弟兄的妹妹走過來,我主動跟她打招呼,並請她坐下來。談話中,她說父親最疼 她,父親的辭世她最是捨不得。對於教會在告別式的幫忙表示感激,也覺得證道的內容深感認同。我就從這個角度跟她談福音,她若有所思的說,自己已經決定,再 過八年也就是五十五歲時,一定要放下工作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因為現在公司仍放不下。我告訴她:「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和工作並不衝突,可以同時兼顧。」她開始 覺得訝異,但當我繼續跟她分享福音後,她問我怎麼開始?於是我在諸親友眼前帶領她接受主耶穌做她生命的主。

    我想,我們弟兄的妹妹不是因為我的鍥而不捨所以信主;而是教會所有肢體為這告別式的同心付出:詩班的獻詩、信息的說服力、整體盼望的氛圍,加上我後來抓 住機會的分享。也就是說,這位女士願意接受主,是因為整個教會為福音而同心的見證。

  若是教會同心為福音,不論各種場合、時間,都可以成為福音收割的機會。教會不可以等人來,一定要主動出擊,主動尋找失喪的羊群,否則,就算教會擁有最有愛 心的群眾、最棒的敬拜、最有恩膏的證道、最全備的恩賜,仍然跟未認識主的群眾沒有關係。

    二○○一年一月十二日,寒冷的一月天早晨,一個人來到美國華府地鐵站的一個角落,並開始演奏小提琴。他花了四十五分鐘,演奏了六首名曲。由於正值上班的 尖峰時刻,總計概約有數千人經過車站,多數是上班族。

    演奏三分鐘後,一位中年男子注意到有位音樂家正在演奏,他放慢腳步,停留片刻後離開,繼續趕搭地鐵。再過一分鐘,一位路過的女士,丟了一塊錢,未停留即行 離去。又過了幾分鐘,一位男子靠著牆壁欣賞他的演奏,不一會兒,他看著手錶,很顯然地,他上班要遲到了。路人中,最專注傾聽提琴家演奏的,是一位三歲的男 孩。但是才沒多久,母親靠著男孩的耳朵說:快一點!強迫孩子繼續行走。

    在這四十五分鐘的演奏期間,六個經典作品跨越一七一三年,共有六人真的停下來傾聽他的演奏,二十人慷慨解囊後,繼續他們的步伐。提琴家結束演奏,總共收了 卅二美元,並悄悄的離開,沒有任何掌聲與鼓勵,甚至沒有人注意他的離開。更沒有人注意到,這位提琴家正是全世界排名前二十名的小提琴家約書亞貝爾 (Joshua Bell),他那天用價值三百五十萬美元的小提琴,演奏最複雜與精緻的曲目。

  約書亞貝爾在華府地鐵演奏的前兩天,他在美國波士頓舉辦演奏會,門票銷售一空,平均票價美金一百元。

    以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約書亞貝爾以隱姓埋名的方式,在地鐵演奏,是由華盛頓郵報主辦,以人的觀念、品味與優先順序為主的「社會實驗」的一部份。

    這個實驗提醒我們教會的責任。若不是主動去帶領人,人們要認識主是何等難!但是帶人信主絕非單打獨鬥,應該集合團隊的力量才能發揮最大果效。

  教會的建立是因同心禱告帶下聖靈澆灌的結果:「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徒一:14)而教會的成 長是因同心而根基穩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裏,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 們。」(徒二:46~47)「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他們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羅門的廊下。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百姓卻尊重他 們。」(徒五:12~13)

  教會的福音使命應該是天天的,更應該是同心的,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滿足主的心,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