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宣教腳蹤】

聖地遊——以色列研習與見聞

蕭文科

「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凡在我裏面的,也要稱頌他的聖名!」(詩一○三1

蒙神特別恩典,一九八○年讓我有機會一遊聖地。感謝主,一九九○年能二度踏上聖地。而在這些年間,神的異象不斷引領我往全世界不同地方奔馳,為廣傳福音成為那點火的人。

實現第三個夢

首次踏上聖地耶路撒冷的多德機場,心中充滿感恩與難以言喻的激動;因為我的第三個夢將要開始。

在機場下機看到的那一幕,至今仍印象深刻。幾乎所有的乘客都是猶太回歸的僑民,他們一下機就熱情又興奮地跪在地上,用舌頭親吻母國土地,有些人因感恩而流淚。回想以色列人奇妙的歷史,他們經歷苦難,但神一步步帶領:在埃及為奴,得以出埃及;在曠野流浪,進迦南;被擄亡國,又返回故土,復國。如此恩典,使我更深體會詩篇一○○篇五節所說:「因為耶和華本為善。他的慈愛存到永遠;他的信實直到萬代。」

首次聖地行是參加美國工人神學院所舉辦之「聖地研習班」,由于力工院長領隊,成員包括:于力工牧師、吳德聖牧師、楊保民長老夫婦、陳騮牧師、林仲偉牧師、周日青同工和我們夫婦。全程約一個月時間,前兩週在聖地,之後再轉往歐洲。

因早期前往聖地的人不多,此次行程完全由我們自己安排。由機場到耶路撒冷後,我們住在舊城附近古老教會招待中心,自己租車,由二位牧師負責接送,周日青同工負責總務與膳食。每天都有一段時間講道與分享,全由于牧師負責教導,而晚上禱告會則由同工們輪流帶領。

耶路撒冷可分為舊城與新城兩區。因我們住在舊城附近,每天都有機會前往聖殿參觀,對聖殿被毀三次更加瞭解,又看見猶太教、回教、天主教的分別。

聖殿建造與遺跡

聖城中,分別舊城、新城,有一大門。聖殿的建造共三次:一、所羅門所建之聖殿(主前965922年)在舊城,主前五八七年大巴比倫攻陷耶路撒冷,聖殿被毀。二、主前五三八年,猶太人由巴比倫返回,在尼希米帶領下重建聖殿,主前三三二年亞歷山大大帝佔領耶路撒冷,全城被夷為平地。三、主前卅七年,希律王收買猶太人在原地上擴建第二聖殿,動用了一萬工人,主前二十年動工,以六十四年時間建成,新殿比以前更為壯麗,並且增加了外邦人院。希律聖殿是建築史上的奇蹟,但主後七十年被羅馬提多將軍所毀。也讓我們思想,沒有甚麼是長存、不被毀壞的;如鐵達尼號,當時號稱世界第一大輪,是「連上帝也沉不了的船」,卻在首航時撞上冰山而沈沒,造成極大的傷亡。

在提多將軍以火攻全城中,聖殿被燒毀,聖殿中的黃金熔化後都流入石頭中,兵丁們為取得黃金,就將聖殿地基的每一塊石頭都挖開。路加福音十九章中記載:「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它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無奈這事現在是隱藏的,叫你的眼看不出來。因為日子將到,你的仇敵必築起土壘,周圍環繞你,四面困住你,並要掃滅你和你裏頭的兒女,連一塊石頭也不留在石頭上,因你不知道眷顧你的時候。』」(4144節)

從考古學家挖掘發現的大石頭、石牆壁古蹟,可見當時聖殿建築又光輝、又宏偉,是百姓敬拜的中心,可見那時代建殿的王(人),是何等敬畏神,但後代的人卻離棄神、拜偶像、行惡,他們的結局就是滅亡。正如箴言廿九章十八節所說:「沒有異象,民就放肆。」

今天仍有以聖殿為中心之信仰上的迷失,使人單想建聖殿,但是主已經來了,祂所建立的是「教會」,我們應明白教會唯一的使命不是滿足人的慾望,是要明白主的心意——「不願一人沈淪」,要同心高舉主,廣傳福音。

根據歷史記載,爭奪耶路撒冷聖城的戰爭有五十多次,而城被征服卅六次,十餘次是完全被毀。耶路撒冷城建在山上,城牆以石頭建造,堅固無比,城內的建築也極宏偉,巷道曲折,房屋和街道也都用石頭建造。身在其中,讓人覺得好像時光倒流,回到耶穌的時代。因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回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聖地,在聖殿舊址與汲淪溪谷間有一片這三大宗教的墳場。

在此期間,每天都看見朝聖者從世界各地蜂擁而來,人山人海。城中有華麗的大教堂,許多賣紀念品的商店林立。在街上可看見猶太教的拉比們穿著傳統黑袍,也可看見回教、天主教等,各種不同宗教的穿著。

耶穌的腳蹤

以下介紹聖地遊所經歷的各地:

        1.伯利恆:這是耶穌降生的地方。由耶路撒冷到伯利恆約三小時車程,一路上看見不少奇景。當我們開進伯利恆時,立刻想到二千多年前的耶穌,是如此卑微地降生在馬槽,為全人類與世界帶來多麼大的更新改變與貢獻,正如落在地裏死了的一粒麥子,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

伯利恆特產有葡萄、石榴、桃子、李子、無花果等水果,雖在砂石中生長,但結實纍纍,也讓我想到耶穌真葡萄樹的比喻:「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結果子的,他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乾淨了。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你們裏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裏面,也是這樣。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人若不常在我裏面,就像枝子丟在外面枯乾,人拾起來,扔在火裏燒了。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十五:18)讓我們的生命能完全連結於主,也為主多結果子。

        2.拿撒勒:拿撒勒是耶穌的故鄉,是一個小鄉村,沒有出過甚麼有名的人,但想不到人類的救主卻在此成長。耶穌出生在木匠的家庭,沒有特別的背景,過著平常人的生活,安靜的過了三十年。主耶穌給我們一個順服的榜樣,祂是先明白異象,三十歲後再明確的走出去,完成天父所交託的救贖大功。

        3.約旦河:約但河源自黑門山,此山長年積雪,有很美的雪景。這也是耶穌受洗的地方。經上記著施洗約翰向群眾宣講「悔改真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不少約旦河一帶地方的人,到約翰那裏,承認他們的罪,在約旦河裏受他的洗。耶穌從加利利來到約旦河,見了約翰,也要受他的洗禮。約翰想要攔住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裏來嗎?」耶穌回答說:「你暫且許我,因為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所以,有不少人來此是想體會河中的受浸,而渴慕的人則來尋求心靈的安息。

        4.耶利哥城:       此地是舊約時代,約書亞帶領以色列軍隊進入迦南美地前,用繞城七次,吹號,不費一兵一卒攻佔之地(書六)。因耶利哥城的遺跡被發現,而其城牆由內向外倒,更證明這是神蹟。耶利哥城是當時代的戰略要地(要塞),如不攻破,很難進入迦南地,約書亞使用的戰術是空前絕後,看來幼稚、簡單的方法,但卻是出於神。這也是與神同工最好的見證;不是憑人的聰明、經驗,乃是尋求神的智慧與帶領,值得我們今日事奉的同工們思想、效法。

        聖經中有許多關於耶利哥的敘述:耶穌曾多次經過耶利哥(路十八:3544),又在此遇見稅吏撒該(路十九),最後進耶路撒冷時也經過此地(路十八:1135)。我們此次聖地研習期間,也多次經過耶利哥。從耶路撒冷到耶利哥沿路都是沙漠、石頭地、荊棘叢生,使人無法久留,而耶利哥平原恰恰相反,此地盛產香膏樹、香蕉,風景美麗,夏天更是許多人前來休閒度假之地。

        5.死海:是所有參加勝地遊的人必來之地,而我也一樣,二次聖地行都造訪此處。死海,希伯來語的意思是鹽海,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湖面海拔負四二二米,湖岸是地球上已露出陸地的最低點,也是世界上最深、最鹹的湖,湖水鹽度為一般海水的八點六倍。因鹽水密度高,任何人都能漂浮在死海水面。我二次都下海,親嚐其水之苦,體驗其浮力,也聽到不少皮膚病得醫治的奇妙事蹟。在此有立的鹽柱,傳說是羅得的妻子,在逃離所多瑪時回頭一看所變成的。求神幫助我們,以此為警惕,不要手扶著犁向後看,主再來的日子近了,讓我們越發警醒等候。

        另外,一九四七年,有個少年牧羊人,他的一頭羊進入了死海附近的洞穴裏,為了叫那頭羊出來,牧童向洞中投擲石頭,結果打破洞裏的瓦罐,因而發現一些羊皮紙抄寫的希伯來文古經卷。也因是在死海附近的昆蘭發現,故命名為「死海古卷」。這是目前最古老的舊約聖經抄本,對現代宗教研究的價值與貢獻極大。

        6.迦拿:雖然是個小鄉鎮,卻因耶穌在此行了第一個神蹟而聞名。約翰福音二章記載,耶穌在一場婚禮中行了使水變成酒的神蹟。

        7.迦百農:位於約旦河、加利利海海口,是一繁榮大城,商、旅必經之處,也是西門彼得的家鄉。耶穌在此醫治彼得的岳母、百夫長的僕人(太八:513)、從屋頂縋下的癱子(可二:112)、睚魯的女兒(可五:2243)、血漏的婦女(可五:2535)。即使有許多人得了醫治,然而這城的人仍不悔改。解經家指出,四福音中記載耶穌在此一共行了卅八件神蹟,講了四十二次比喻,由此可見,並非主不重視「神蹟」,然而主耶穌降生更重要的使命,是使人明白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真理。

        8.八福山:從八福山上眺望山下平原、加利利海是一幅非常吸引人的美景。在此山上讓我們再次思想主的教導,「八福」是基督徒必須學習、反省的。我們的鹽失了味嗎?我們還是世上的光嗎?生活在此詭詐多變、黑暗的時代,我們是隨波逐流呢?還是要成為一股清流,為主作見證?

        9.迦密山: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個山脈,瀕臨地中海希伯來文意思是「上帝的葡萄園」,自古以來,迦密山就是美麗及榮耀的象徵。舊約列王紀上十八章記載,耶和華的先知以利亞與服事外邦神巴力的四百五十人在迦密山上分別築壇獻祭,結果耶和華的壇上降下火燒盡燔祭,以利亞獲勝,眾民看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當場命百姓殺死了巴力的四百五十名先知。

        主耶穌在此變了形像。「耶穌帶著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暗暗地上了高山, 就在他們面前變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棚,一座為你,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裏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裏。」(太十七:18)彼得、雅各和約翰因著有此親身看見、聽見的經歷,以致於生命改變,將一生再次獻上。彼得為主被倒釘十字架;雅各在耶路撒冷被砍頭殉道;約翰被放逐在拔摩海島,並領受神的異象,寫下啟示錄,都為我們留下工人事奉的真實見證。試問,我們這一生能為主的福音事工留下甚麼佳美的見證呢?

        10.雅各井:我們開車奔馳在迦南平原,從北部拿撒勒到迦南,必須經過撒馬利亞。聖經記載,雅各由米所波大米回來後,在以巴路山與基利心山之間的谷中買下一塊地,並支搭帳棚,鑿了一口井,為他自己及子孫與牲畜飲用,這口井便被稱為雅各井。雅各井直徑九尺,深七丈五尺;因客旅喜投石其中,日久井深變淺;其上半為磚砌,下半為灰石,井水甚少,不易汲取。

        撒馬利亞是北方以色列國的首都,亡國之後淪為亞述國的一省,部分以色列人仍留在國內(代下卅,卅四:9),不可避免地與移入的外邦人通婚,血統被同化,信仰也被混合。撒馬利亞人因此被正統的猶太人所鄙視,彼此沒有來往(約四:9),充滿著仇恨。

        約翰福音記載,「耶穌離了猶太,再回加利利去:他必須經過撒馬利亞。於是到了撒馬利亞的一座城,名叫敘加,靠近雅各給他兒子約瑟的那塊地。在那裏有雅各井;耶穌因走路困乏,就坐在井旁。那時約有午正。有一個撒馬利亞的婦人來打水。耶穌對她說:「請你給我水喝。」婦人對他說:「你既是猶太人,怎麼向我一個撒馬利亞婦人要水喝呢?」原來猶太人和撒馬利亞人沒有來往。耶穌回答說:「你若知道神的恩賜,和對你說『給我水喝』的是誰,你必早求他,他也必早給了你活水。」主耶穌對她說出他就是生命的活水,並指出這婦人有五個丈夫,將她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這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裏去對眾人作見證,城裏有好些撒馬利亞人因此信了耶穌。(四:326)在此看見,主為一個人的靈魂特別到猶太人不願去的地方,宣講真理,領人成為神的兒女,這是我們宣教必須全面反省、更新的。

        11.伯大尼:希臘原文為棗或無花果之家,意思是困苦之家。位於橄欖山東方約二哩(可十一:11,路廿一:37)是約旦河西的一個小村莊,離耶路撒冷約六里,在耶路撒冷通往耶利哥城的路上,四圍是綠色的丘陵地和橄欖樹。前往耶路撒冷的客旅常在此住宿,也是馬大馬利亞、與拉撒路居住之地,耶穌多次到此,拉撒路死時(約十),耶穌使他復活,又稱「拉撒路村」。

      12.橄欖山:是位於耶路撒冷東部的一座山,比聖城高三百尺,站在橄欖山高處遠眺,耶路撒冷城的風貌盡收眼底。主耶穌每次前來耶路撒冷必定前往之地除聖殿外,就是橄欖山。客西馬尼園,位於橄欖山山腳下,現今所呈現的景緻與二千年前沒有多大的改變。主耶穌在上十字架的前夜,和他的門徒在最後的晚餐之後來此。主耶穌流淚禱告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祂懇切禱告到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我們多次前來此地,默想主與祂迫切禱告、順服所留下的佳美榜樣。讓我們效法主,在作為主搶救靈魂的宣教事工上,也有更多的禱告與順服。客西馬尼園也是耶穌被他的門徒猶大出賣的地方。橄欖山是耶穌復活後,在此山頂升天(徒一:12)。

        我們夫婦每早晨運動,由舊城走到新城,再前往橄欖山,一路上有許多古蹟;包括第一、二、三次所建之聖殿遺跡。此地也是世界各地的朝聖者、觀光客必遊之地。聖殿雖然已不存在,猶太人、回教徒卻隨時準備好再建「聖殿」,因而引發不少的爭奪。檢視人類自找的痛苦中有:肉體與靈性的自我之爭;你與我、人與人之爭;有與無之爭;自大與自卑之爭。當我們站在聖殿舊地默想時,看見今日世人似乎非常進步、聰明,但貪婪與古人相比,更甚於前,因此一念之差,也帶給世人更多的痛苦,也越發可憐。               

        13.大衛塔:耶路撒冷舊城的雅法門旁可見一高塔,那就是大衛塔。是希律王建造的行宮。我們住宿的教會接待所就在大衛塔附近,每天我們可自由地在此參觀,登上大衛塔鳥瞰耶路撒冷全城風貌,也欣賞夕陽西下的美景。在此附近有些紀念品的小店,可看見不少阿拉伯老人和推銷畫片的小孩、街頭音樂家、穿黑袍的教士坐在城門口、彈琴表演的藝人,還有討飯的盲人……。

        14.大衛之墓:位於錫安山,其實這只是大衛的衣冠塚,被以色列人尊為聖地,地位僅次於西牆(哭牆)。雖然如此,至今仍無法確定為大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