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記實】

故事再起主名揚

邱顯正

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任何一個民族皆然。它不帶威脅,卻大有能力地把真理傳講出去……

       二○○四年在泰國芭達雅(Pattaya)舉行的洛桑福音會議中,針對如何得著口述文化、口語傳播、口語社群討論,對於主耶穌升天之後二千多年了,為何仍有六千八百多個福音未及之民提出針砭之道——聖經故事(Bible Story telling),重新拾起主最常使用的講道法——講比喻、說故事。

        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若不用比喻,就不對他們講;沒有人的時候,就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可四:3334有人說:「主耶穌不是一位神學家,祂是一位愛說故事的上帝。」主耶穌用故事不但帶出神學,而且使用人類的想像力,把福音傳揚在各世代,跨越各種文化藩籬、時空的阻隔,把真理深深刻印在人心。怪不得整本聖經有百分之七十五都是故事。

說故事帶來大批人歸主

        二○一一年初,筆者到北印度培訓,受訓的學員都是傳道人;一批來自不丹,一批來自北印度的賤民階級(賤民是印度教這個人為宗教強加在某些族群身上的標籤,我很不喜歡用)。他們的教育程度很低,甚至有不少是文盲。我知道服事對象後,就決定用主耶穌的方法。帶他們到茶園講撒種的比喻,請他們演不饒恕人的惡僕,講藏寶與尋珠的比喻。結訓時,學員都感到受益良多,也更懂得如何講故事。

        有位曾在印度某聖經書院學過西式講道法的同工說,他到自己村莊開拓教會很多年,結的果子很有限,村民常說聽不懂他說甚麼。但接受了「說故事」的訓練後,他只是單純地講述聖經中的故事,同時訓練會友出去傳講聖經故事,結果竟帶來大批的人歸主。

        解經講道是西方神學界的產物,對於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有其吸引力及公信力,但在基層民眾當中,卻無法引起共鳴。台灣的基層信主比例很低,除了民間宗教的捆綁之外,是否也與傳講的方式有關呢?在這個媒體時代,能夠坐下來、靜下心來讀書,欣賞文章的人越來越少,這時代的年輕人比較習慣用影音。又造就了一群口語社群(oral learners)。原來,即使在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也有人學習的偏好是藉著聽,而不是閱讀。只要問問你自己,比較喜歡讀報紙來知道時事,或喜歡聽廣播、看電視新聞,就可以判斷你的學習傾向,是閱讀群體,還是口語社群(literate reader or oral learner)?

拿單以故事勸誡大衛

        撒母耳記下十二章記載大衛與拔示巴犯了姦淫罪之後,拿單去勸誡大衛,他是用律法書去K大衛的頭嗎?不是的,他先講了一個故事。「在一座城裏有兩個人:一個是富戶,一個是窮人。富戶有許多牛群羊群;窮人除了所買來養活的一隻小母羊羔之外,別無所有。羊羔在他家裏和他兒女一同長大,吃他所吃的,喝他所喝的,睡在他懷中,在他看來如同女兒一樣。有一客人來到這富戶家裏;富戶捨不得從自己的牛群羊群中取一隻預備給客人吃,卻取了那窮人的羊羔,預備給客人吃。」」(14節)

        這個故事不著痕跡地訴諸人的想像力,把當中的是非黑白作了強烈的對比,結果「大衛就甚惱怒那人,對拿單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行這事的人該死!他必償還羊羔四倍;因為他行這事,沒有憐恤的心。」拿單對大衛說:「你就是那人!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如此說:『我膏你作以色列的王,救你脫離掃羅的手。我將你主人的家業賜給你,將你主人的妻交在你懷裏,又將以色列和猶大家賜給你;你若還以為不足,我早就加倍地賜給你。你為甚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他眼中看為惡的事呢?』」你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你既藐視我,娶了赫人烏利亞的妻為妻,所以刀劍必永不離開你的家。」(510節)

        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任何一個民族皆然。它不帶威脅,卻大有能力地把真理傳講出去。筆者嘗試向信一貫道的父親傳福音,用過許多方法,但最終總難逃一場詭辯。惟有一次,父親午覺醒來,我對他說:「爸爸,我講一個故事給你聽,好不好?」

「好啊,你講。」

我就憑記憶,把約瑟的故事講給年過八旬的父親聽,沒想到他的情緒竟然隨著約瑟被兄弟出賣而激動,又說到最後雅各死後,約瑟公開原諒他的兄弟,並說:「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創五十:20父親竟然忍不住抽噎起來,強忍住淚水;可能是想到自己以前遭兄弟欺負的光景。我頭一次經驗到單純說聖經故事所帶來的強大能力。

口述聖經使人聽到主的話

        最近也收到一封來自工場的代禱信,說到宣教士正在進行「口述聖經計劃」。這個計劃主要是編譯一套口語的聖經救恩故事。這套救恩故事會按著時間次序,藉著聖經中的相關事件,介紹神的創造,神與人的關係、人的墮落與罪性、神選擇不同的人表達祂與人的關係,神藉著先知預備在基督裏的救恩、耶穌基督的道成肉身、耶穌基督的行事為人與教訓、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以及聖靈對人的重要,與基督的再來。有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用口述的方式講述聖經所啟示的故事,不但很容易引起人的興趣,並且可以讓人真正聽到主的話語,而不是人的講解。很多使用口述聖經故事進行福音事工的人都見證說:「當主的話語一發出,就有主的能力!」

        從事跨文化宣教的學者,常把宣教工場以三種場景來比喻:學校、市場、法庭。宣教士的形象在這三種場景中,通常是以老師(教導當地人)、賣方(推銷福音)、控告者(指出當地文化、行為有何違背聖經之處)自居,但除非他們先當學生(向當地人學習)、買方(付學費學習當地語言、文化……),否則很難成為有效的福音使者。最後,與其作個控告者,指責別人不對,更好的方式是學習拿單,先作個「說故事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