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宣教】

文化的框框與內涵(八)

每一個宗派都有屬靈的框框,每一個框框也都不一樣,然而我們要學習的,不是那些框框,是要學習框框裏面的真理,有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江榮義

十四、宗派的框框與內涵與我們的靈命有何關係?

在教會有一位非常熱心、愛主的護士,但是她有一種潔癖,就是非常愛乾淨,無論是窗戶,桌子,碗盤,床鋪,地板,廁所,一切都要乾乾淨淨,不能夠有一點灰塵,連坐公車的時候,別人坐過的,也要擦乾淨才敢坐。

    因為她有這種潔癖的緣故,所以在家裏就有很多的規定,很高的清潔要求,並且全家人都要跟她一樣,因此跟她生活在一起的丈夫和孩子就相當辛苦。

    有一天她感冒得非常厲害,不斷咳嗽,上廁所的時候,不小心把她的假牙咳到掉出來,她這位世界上最愛乾淨的護士,費了好大的功夫,把假牙拿上來,用肥皂洗過,再用熱水燙過,又用酒精消毒,迫切禱告,終於鼓起勇氣把假牙裝上去。所以我們生活習慣的框框,有時候不但框住自己,也框住別人。

我爸爸曾經讀過賈鈺銘的靈修神學院,賈院長每天早上四點到六點,都帶領全校的老師同學靈修禱告,每一次院長禱告的時候,都會有吸氣的聲音,而且每禱告一句話後面一定有「吸吸!抒抒!」的聲音,學生以為有這種吸吸、抒抒禱告的聲音會比較屬靈,結果所有的學生都跟著院長,每一句禱告的後面也都有這樣的聲音,後來有遠道來的牧師拜訪神學院,因聽到他們禱告的聲音就覺得奇怪,問賈院長,為甚麼你們禱告時,每講完一句後面都會有「吸吸!抒抒!」的聲音呢?老院長說,我已經八十五歲了,我前面一排牙齒都是假牙(1948年前的假牙是用手套上去的),每次我一開口禱告,它就會掉下來,所以我要用力的把它吸上來。所以,這也變成一種禱告的框框。

明白真理重於形式

在美國早期的西部,有一位吃喝嫖賭,打打殺殺,無惡不做的人,後來信主悔改,生命一百八十度轉變,成為新造的人,甚至當了牧師,火熱愛主,但是他發現,他的兒子雖然每次都參加聚會,但是生命好像沒有甚麼大轉變,就責備他,不像一個重生得救的樣子,我以前是殺人放火,但是我生命完全改變了,所以你要跟爸爸一樣,才是真正重生悔改得救的基督徒。

於是有一天,他的兒子心裏想,我從小都乖乖的,沒有機會學壞,根本不像爸爸,所以他去學校上課的時候,就拿了一把刀片,刺了他的同學一刀,看到流血,就回來跟爸爸說,我跟你一樣,我也殺人,現在我要跟你一樣痛哭流淚悔改。

他的爸爸把他悔改的模式,變成一種典範,強壓他的兒子,要跟他一樣才算是真正重生得救的基督徒。過去打打殺殺,悔改得救,對爸爸來說,是一種恩典,但是當他強壓兒子,要跟他一樣時,這恩典就變成律法了。神的恩典本是活的,但是當我們為恩典作了框框以後,恩典就變成一種律法的框框。你的框框對你來說非常合適,但不要去框在別人身上。

今天有許多的屬靈偉人,也是把他自己屬靈的模式,成為一種效法的榜樣(框框),然後要求他的會眾,要跟他一樣。在他的身上是一種恩典,但是用在下一代,可能就變成一種律法。其實最重要的,是要鼓勵人效法基督,不見一人,只見耶穌。這就是為甚麼,當摩西死的時候,神沒有讓以色列百姓為他埋葬;因為摩西太偉大了,是以色列百姓的英雄領袖,他們很可能會把他當做偶像的框框來崇拜,所以是神親自為他埋葬,直到如今,沒有人知道他葬在哪裏。

每一個宗派都有屬靈的框框,每一個框框也都不一樣,然而我們要學習的,不是那些框框,是要學習框框裏面的真理,有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不要被那些框框限制住。

十五、神為何容許不同的宗派框框產生?

神為何容許不同的宗派產生?如果全世界只有一派不是更好嗎?這個也是和巴別塔有關。

巴別塔的時代,全世界都是一個語言,一個文化,一種模式,如果通通都一樣,都統一,就變成千篇一律,沒有挑戰性。若是要實行民主,就會變成不一樣,有各種不同的黨派,當黨派不同時,大家就會彼此批評,有批評就有改進,就會變得客觀,不會太主觀,太狹窄,所以神會容許宗派的不同,一定有它的好處,使我們可以謙卑向別人學習,我們應該有宗派,但是不要成為宗派主義者,我們需要有框框,為了好辨識,但是框框永遠不可能高過內涵。

宗派的存在也是為了要滿足每一個人的需要,人有很多種,有貧富貴賤,有各種不同的需要,有知識分子,有年輕人,有老年人,有活潑熱情的,有嚴肅的人,有外向,有內向,有情感的,有理性的,都有不同的需要。

A.理性宗派

比較理性的宗派,他們的時間都非常固定,準時,幾分鐘唱歌,幾分鐘報告,幾分鐘講道,一切都是按照計劃進行,甚至三年,五年計劃,老早計劃好講道的內容,題目,詩歌,甚至禱告的內容都已經印好,隨著計劃進行,有非常高級的音樂,比較少私下的交通,是一種事工導向的教會,不浪費時間,從頭到尾一個鐘頭就結束,來參加的多半是貴族,高知識分子,不太打招呼,信徒之間也彼此不太認識。

B.人情味宗派

有些情感濃厚的民族,他們的宗派,一見面就要擁抱,沒甚麼時間觀念,不喜歡被框框框住,是比較感性的,以人為導向的教會,聚會時間,可能三,四個鐘頭,聚會方式,隨著聖靈的感動,可長可短,關係非常密切,多有聚餐,好像一個大家庭,無話不說,但是批評論斷也多。

C.思想型宗派

這種宗派注重思想,注重講道,內容,高舉聖經真理,唱歌少,宗教禮儀較少,是注重傳福音的宗派。宗派禮儀有時會隨著氣候改變;如,比較寒冷的國家用點水禮,比較熱帶的國家,用浸禮。

D.熱鬧的宗派

        黑人教會是非常熱鬧的,無論是非洲的黑人,或是美國的黑人,只要一唱歌,他們全身都會動,好像在跳舞,這是黑人的民族性。他們在美國早期做奴隸的時候,做苦工,被老闆罵,心裏痛苦,唯一能夠傾訴的地方,就是到教會,因為能夠大聲歌唱,大聲禱告,把心中的苦悶、冤屈向神傾訴,在他們當中就有很多神醫佈道家。有醫病趕鬼的聚會,被聖靈充滿說方言,也哭也叫,倒在地上。每逢唱歌的時候,特別大聲,因為他們的情感需要被釋放出來。他們的聚會不受時間限制,他們是時間的主人,聚會完,有個別交通,聊天到半夜才回家。

        他們的老闆可能去比較理性的教會,因為他們的老闆會帶給黑人壓力,而自己沒有被壓迫,也沒有受過痛苦,就需要在比較嚴肅、安靜的宗派去做禮拜。

        在當時的聖公會,或是在南非,這些大宗派的教會,當這些大老闆去做禮拜的時候,一個黑人幫他捧著禱告墊,一個黑人幫他拿咖啡,另外一個人則幫他捧著聖經,進聖殿去禱告,舒舒服服的敬拜神,舒服的坐在柔軟的椅子上,聽最美的道,加上古典的聖詩。但是黑傭卻過著非常貧苦的生活,他們的家人是農夫,女傭幫助白人打掃料理一切的家務,男人有的去幫白人做奴工,土地和賺來的產品都是給白人,自己只有一點工資。黑人在痛苦中,需要大聲歌唱,把心中的苦悶發洩出來,但是這些貴族們,不需要大吼大叫,只要輕輕的、悠閒的,小聲的唱歌,聽聽美妙詩班的獻詩,就心滿意足了。

        如果黑人進到高級教會做禮拜,太嚴肅,聽不懂,只有打瞌睡,他們要一面唱一面跳,大聲歌唱,讓心靈的重擔,靠主皆脫落,一切的壓制、痛苦,在大聲歌唱讚美中,完全得著釋放,在痛哭流淚的大聲禱告中,覺得一切的罪都被赦免了。所以高貴的基督徒們,應當要道成肉身,來瞭解受壓制的人,體恤他們的需要;因為他們就是需要這樣的大聲歌唱,才能夠得著釋放。

敬拜方式隨民族性改變

        這個世界上,有框框的人不到三分之一。這世界有一半是貧窮人,有三分之一是每天活在飢餓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有錢、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文明的國家,框框就越多,但我們不需要把我們的框框,框在非洲人身上,免得帶給他們太多的困擾。所以神容許各種不同的宗派產生,為的是要滿足各種性情之人的需要。我們很難要求每一個人都跟我們完全一樣,當我們強迫別人要跟我們完全一樣時,就太獨裁了。

        神的心胸非常廣大,祂創造了各種不同性情的人,也容許各種不同的表達方式存在。聖經不改變,真理也不改變,但敬拜的方式卻隨著各種民族性與各種性格,產生了各種宗派的框框。如果將西方的管風琴,西方的聖詩搬到非洲,取代非洲的音樂,那是宗教的殖民侵略。非洲人不一定要唱西方的聖詩才能上天堂。

        重點不在乎框框如何?乃在乎內容,是否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神?現在有一種多元化,大型的教會,就好像大百貨公司,甚麼都有,甚麼都賣,你賣得種類越多,來的人種類也越多,如果你只賣汽車電池,只有需要電池的人才會來,有些百貨公司,每天都是人山人海,是因為他賣的種類很多。

        如果教會要唱,要跳,有各種適合年輕人的聚會,也有適合老年人的聚會,給婦女,給弟兄,有嚴肅的崇拜,也有熱鬧的崇拜,給理智型的人聚會,也給勞工階級的人聚會,都各從其類,滿足各種不同階層之人的需要。甚至可以有多種語言,如菲傭聚會,越南傭,印尼傭,大陸新娘,和英語聚會,當然這樣的牧師團隊,必須是跨文化,跨語言,跨宗派,有宣教異象的牧師團隊。

        要跨宗派,甚至要跨文化的框框,在靈裏合一,因為我們的神是活神,是活的基督,活的聖經,神是不會受框框所限制,雖然我們有框框,我們也要學會欣賞不同的框框,但不要被框框框住。

        當大復興來到時,他們就變賣一切的家產,沒有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你的,都凡物公用,這時,所有文化的框框,宗派的框框,通通不見了,在靈裏面都能夠合而為一,彼此分享,不再自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