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腳蹤】

彼得跟從主的佳美經歷——呼召、異象、託付

主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蕭文科

耶穌在地上時,曾經有許多人到他面前,但每個人的動機、態度都不一樣,有人為要看熱鬧;有人為要看神蹟;有人要得餅吃……。今日在教會裏的工人與信徒,他們的動機也是不一樣。但主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十六:24)所以我們可從主所愛的門徒彼得一生跟從主的佳美榜樣,學習跟從主。

一、三次呼召

        主呼召彼得三次,使他整個生命完全改變。第一次記載在約翰福音第一章。祂的兄弟安得烈帶他去見耶穌,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耶穌便對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西門代表他乃是屬世界,而磯法則表示他已屬於基督。那時彼得已被呼召作門徒,然而仍有兩方面的表現——學世界,也想跟從主。正如現今一些信徒、傳道人,雖然做禮拜,自稱是基督徒與宣教工人,可惜離開禮拜堂後與世人無異。

        第二次呼召記載在馬太福音第四章。彼得作了門徒,仍舊在世界尋找所得——打魚,耶穌對他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那時更進一步呼召他做使徒,對他有更高、更重要的託付,於是他立刻捨了網,跟從了主。路加福音五章主對彼得說:「把船開到水深之處,下網打魚。」他們下了網,就圈住許多魚,網險些裂開。

        以前他是靠自己,以自己為中心,現在他明白,自己沒有辦法,只有服在主手下。因此,他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

第三次呼召記載在馬太福音十六章十三至十八節。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在那裏他問門徒:「一般人說人子是誰?」他們回答:「有的說是施洗者約翰;有的說是以利亞;也有的說是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耶穌問他們:「那麼,你們說我是誰?」西門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稱讚他,並說:「你是彼得,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甚至死亡的權勢也不能勝過它……。」

這次的呼召主要他立定心志,並為主犧牲,也是主對他最重要的盼望。如今主同樣要求我們每一位將跟從祂的人,獻上一切事奉;因我們所領受的主恩是何等浩大,所以應理所當然、甘心樂意的將所得回報主,供主使用。

英國有一位宣教士——謝馬,在南洋一小島上事奉廿一年,非常艱難、勞苦。將面對死亡時,他向主祈禱說:「感謝主,使我廿一年來有機會在此事奉,雖然經歷刀劍、飢餓、疾病,各種困難,但我並不後悔,若要我再回到像以前一樣,我仍然願意在此服事,領人歸主。因為知道主是好牧人,即使經過死蔭的幽谷,我也不怕遭害。」巴不得我們聽聞主的呼召,也能甘心樂意的獻上自己,天天跟從主。

二、三次異象

彼得被主呼召後,便下了決心跟從到底,然而他還有許多事情不明白,於是主用異象引導他。正如今日主耶穌藉聖經教導我們一樣。使徒行傳十章六至十六節記載,彼得在約帕硝皮匠西門的家中,魂遊象外,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裏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這異象是主為彼得開了向外邦傳福音的門。

那時候的猶太人輕看外邦人,但主為要將福音傳給萬民,所以差遣彼得往外邦人中去。同樣今日主也要我們將福音傳遍天下,不是以自己得救為滿足,要遵行主的命令、主的教導,傳福音給萬民,不然我們就成為自私、浪費光陰、白佔地土的人。

        有一位老太太討厭兒子只顧自己所需而養雞,卻不愛母親,也不看重母親的需要。因此,母親天天私自留下幾顆雞蛋放在櫃子裏,日子久了,雞蛋都壞了。同樣,們若將主所賜的各樣好處、才幹埋藏起來,不為主用,也會變壞,不能用。

宣道會早期宣教師翟輔民牧師,他在中國廣西傳道時,非常蒙恩,多人信主,建立教會。但他見到有印尼人、越南人兩手都沾滿鮮血的異象後,他就放下廣西的工作,前往印尼及越南開荒佈道。當時的同工都不明白,而他的舉動也受到多方批評與反對。然而結果是因他按著神異象的引導,結出不少佳美果子。

        反觀廣西的教會,不久後,因政治因素,使得在中國傳福音關閉了半世紀。可見他們不違背所得的異象,主祝福翟牧師的宣道會,在南洋一帶開拓工場的事工,滿有見證。

今天主將廣大福音工場擺在我們面前,舉目向著四周觀看,豈不是有許多人正面臨沈淪滅亡?因此,立志跟隨主的基督徒必須接受主的呼召,按所得的異象,同心向前奔走。

三、三次託付

主復活後,三次對彼得說:「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參約廿一)我想主每次問彼得時,他都有不同的感動與回應。因在最後晚餐時,彼得宣告:「眾人雖然為你的緣故跌倒,我卻永不跌倒」、「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結果卻是如耶穌所說:「今夜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現在復活的主在他面前,他思前想後,何等難過。若換成其他人,可能會責備彼得「為何不認我?」,然而主滿有溫柔慈愛的心,只問他:「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按原文意思是,「你愛我比其他門徒愛我更深嗎?」彼得清楚在此情形下,自己愛主不夠,最後他說:「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原來主是以神的愛來愛他,而彼得是以人的愛來愛主,故此主不滿足。同樣,主以犧牲生命的愛愛我們,若我們以可變的、有代價的人間之愛來愛主,祂也不滿足。惟願我們全心全意的愛主,盡心竭力的報答祂。

當主聽了彼得最後的表達後,便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鼓勵彼得背起十字架跟從主到底。

傳說在羅馬大逼迫時期,彼得曾經準備逃避,正在離開羅馬的大路上,便看見主迎面而來,他問主往何處去?主說,我要前往羅馬再釘十字架,於是他醒悟過來,再回到羅馬為主殉道,請求將他倒釘十字架。因他認為自己不配與主同樣釘十字架。

讚美主,彼得付上生命代價,如同一粒麥子落在地裏死了,就結出許多的子粒。使初代教會在苦難中得大復興,福音與美好的生命見證燃燒在每一位基督徒生命中!

批評與攻擊

世界上並不是只有宣教師、牧師才會被人毀謗、攻擊。事實上,各行各業都難免;例如醫生未能醫好病人或不能立即見效,也會受到埋怨。

一九六三年,林肯在葛斯堡戰地發表一篇簡單演說,追悼解放黑人之役、為謀取人類和平而戰死的戰士。那篇演說被認為是一篇傑作。然而第二天,好幾家大報紙的社論給於嚴厲批評。總統的談話我們領教過了,不值一駁,只好當作是廢話吧。」毀謗攻擊是那些努力做事的人常碰的釘子。

二百年前英國牛津大學聘請了一位得力的教務主任—Dr. Fell,他就任後,積極改革校風,不許學生曠課、拉高考試標準,把一些不良學生開除,因此,難得學生的歡心。有一天,學生給他一封信:「我討厭你費博士,甚麼原因我不知,反正事實如此,我討厭你!」那位教務主任看了以後,要生氣嗎?當然一笑置之。

在宣教、傳福音上也是如此。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四章二至三節說:「所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而負有聖職的宣教工人,更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去面對所有的攻擊毀謗,就如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