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記實】

跨國體驗另一章

也許您要說「我們的母語不是英文,英文不好,不容易參與這些跨國服事……。」真的是這樣嗎?跨國服事真的是「英文人」的天下嗎?……

今宣

另類「出國」新眼光

想到出國,首先進入您腦海中的目標是哪裏呢?美、加、紐、澳?日、韓、星、港……?記得十三年前剛剛要加入宣教行列時,為了怕年邁的母親擔心,含含糊糊的告訴母親,我們全家將要「出國事奉」。母親以為我們會去大家熟知的進步大國,及至知道我們「出國」是要去東南亞某國的少數民族裏服事,錯愕中頻頻抗議,畢竟這和她認知的「出國」相去太遠。

前 一陣子台灣年輕人赴澳洲打工旅遊的消息引起大家一陣熱烈的討論,有人覺得出國打工可以賺錢、又可以增廣見聞、增加人生閱歷,沒有甚麼不好;有人覺得出國打 工學非所用,僅僅投身在體力勞動上有些可惜;有人歸咎於國內經濟環境不佳,導致年輕人出走他鄉;有人煩惱沒有運用到專業技能的打工旅遊,會讓台灣年輕人淪 為高學歷的外籍勞工……,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考慮。不過如果從「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角度」來想,出國除了打工遊學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事情可以選擇呢? 身為基督徒,特別是年輕的基督徒,我們對於走出國門有沒有甚麼不同一般的思考呢?

青春年少志氣高

七、 八月間許多國家的學校都在放暑假,我們參加的國際教會在這段時間裏人員變化特別大,每個主日都有許多新朋友,有不少是只會出現一次的觀光客,有一些是剛剛 到任的宣教士(像我們一家),同時也有不少人預備離開;有人是暫離工場出外度假,有人是短期回家探親,有人準備轉換工場或是回國述職,也有人準備返鄉退 休……,來來去去好不熱鬧。那天,一個在此地服事二十多年的家庭即將要回國述職,教會邀請這家人分享臨別感言,特別的是,那天不是這家的大人上台說話,而 是家中的青少年分享見證。

杰明今年十九歲,父母親是從澳洲來此的宣教士,為了杰明兩兄妹的學習,他們家有好多年沒有返國述職,今年兩兄妹都要上大學了,父母親也藉此機會回國述職,協助杰明兄妹適應大學生活之後,才會擇期重返工場。

其 實杰明前年就已高中畢業了,但是他沒有選擇立刻回國讀大學,而是選擇留在此地擔任兩年志工。杰明在這裏出生、在這裏長大,除了母語英文,他也能說流利的本 地話,雖然年紀還輕,因著語言能力以及長期在本地的生活經驗,一個國際性的基督教農業推展機構接受了杰明的申請,成為亞洲區志工團裏最年輕的成員。他除了 隨隊擔任翻譯,也要協同其他志工上山下海,一起解決當地人的各樣農業問題,協助分發合適的農作物種子,教導本地農民新的農業技術等;杰明因此學到不少農業 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杰明可以說是在這個教會長大的孩子,當他決定要延後兩年回國讀大學,加入國際志工團隊,貢獻上帝為他預備的語言才幹時,教會裏的許多叔叔、阿姨都很感動。這 個國際教會裏的成員非常有趣,弟兄姊妹來自世界各地,扣掉來來去去的觀光客不說,固定出席的會友當中,除了極少數的當地人或是各國使館的外交官、生意人之 外,超過一半是宣教士,還有許多人雖然簽證上的身分不是宗教人士,卻是各個不同基督教機構的志工或是同工。當他們看見年輕的杰明願意投身志工行列,服事這 裏的百姓時,教會決定支持他、差派他,杰明成了這所國際教會的年輕宣教士。

教會不只為他禱告、幫他轉發代禱信、提供他分享異象的機會、也在財務上支持他。教會的長執同工們一致認為,並不是每一位宣教士的子女都會成為上帝的工人,杰明願意領受主的教導,實踐「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誡命,從「宣教士子女Missionary Kids」變成「子女宣教士Kids’ Missionary」,實在是一件美事,值得大大鼓勵,全力支持。

經過兩年志工生活的磨練,杰明決定進大學主修農業,主若許可,也許還要繼續選讀農業發展相關的研究所,日後希望可以再回到亞洲地區,服事亞洲的百姓,不只把專業技術帶進亞洲,更把上帝的愛傳進福音未得之地。

國際志工千百款

在 許多國家,年輕杰明的選擇並不是特例,此地國際教會裏有一對年長的美國夫妻,每個禮拜四晚上在家中舉行免費的義大利麵晚餐會,十多年來持續不斷。除了飯後 甜點——冰淇淋的口味每週不固定外,晚餐的內容都是生菜沙拉、義大利肉醬麵,加上手工麵包。只要事先告訴主人出席人數,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在這個餐會中, 最常出現的是一群群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基督徒志工,參加的人數每週都不固定,大約在二十人上下,最多時高達六十人。

這群年輕的志工平均不到廿五歲,他們有的在此地的基督教大學教英文,有的在學校宿舍或是孤兒院裏擔任舍監兼教英語會話,有的像杰明一樣,在不同的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中擔任志工,還有人接受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教學邀請——在其他宗教團體的訓練機構裏教英文……。有些人只會在此停留一、兩個月,有的人會停留一、兩年,這個晚餐會提供他們與相似背景的年輕人一個交流、團契的機會,也提供他們一個類似回家吃晚餐的情境,聊慰鄉愁。

這些年輕人依照服事形態的不同,有人需要像正式宣教士一樣自行募款,有一些加入志工行列之前已經擁有工作經驗,用自己的存款加上家人或是教會、朋友的資助來此服事,也有人參與的服事機構提供吃、住及微薄的生活補助費,一個月三千美金(約台幣9000元)。他們「出國」絕對不是為了賺取人生「第一桶金」,許多人根本賺不到錢,卻「賺到」許多許多千金難買的寶貴經驗,有不少人更在這短短的國際志工經驗裏,確認上帝對他們一生的「召命」。

外語欠佳不用慌

看 到這裏,也許您要說「我們的母語不是英文,英文不好,不容易參與這些跨國服事……。」真的是這樣嗎?跨國服事真的是「英文人」的天下嗎?在全職服事的這些 年間,遇到不少來自韓國的宣教士,有許多人初進工場受訓時,連一句完整的英文都說不出來,但是他們沒有讓語言能力成為投身宣教的阻力,而是積極的接受訓 練,讓訓練帶來改變,讓歲月協助他們儲備更多、更好的宣教實力。也有許多韓國同工努力學中文,參與在中國的服事。在宣教禾場上有愈來愈多亞洲面孔是來自韓 國,曾經有一所在東南亞國家的宣教士子女學校,因為韓籍同工的子女人數大大增加,韓國教會因此捐贈一座游泳池給學校。如今韓國已經是亞洲最大的宣教士輸出 國,不論長宣或是短宣,韓國教會總是鼓勵年輕人走向國際,固然有人認為韓國教會在推動、參與普世宣教的運動中,仍然有許多可以進步改善的空間,但他們勇敢 突破限制,奮力投身宣教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中文教師需要廣

進 入廿一世紀,華語已成為國際強勢語言之一,不只是海外華人的第二代有學習的意願,在許多國家華語已經成為第二外語的首選。我們常聽見來自不同地區提出需要 中文母語人教授中文的請求;大到大專院校、小到地方教會的週末中文班。我們在此還不到三個月,已經遇到好幾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人,詢問有無可能教 他們中文,或是陪他們的孩子練習中文;也遇到不少從中國來的朋友,到此地的少數民族或偏遠地區教中文,有一些是基督徒,有一些是來此之後因為教會的關心而 信了主。他們的薪水不多,多半是帶著服務的心情接受這些教學的邀請。

如 果「教英文」是英文人出國工作的重要選項,那麼「教中文」可不可能成為中文人出國工作的選項之一呢?當國人慨歎因為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以至於失去許多出席國 際活動的機會,或是擔憂國際上鮮少聽見出自台灣的聲音時,神的兒女願不願意積極開創走向世界的另類機會呢?在神的家中、在教會的環境中,在宣教的禾場上, 並沒有人介意我們是不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台灣的基督徒比例已經漸漸攀升,我們是否願意藉著參與跨國服事讓世界聽見台灣、看見台灣呢?當我們的孩子們在學習 外語、規劃人生的時候,除了學習專業、培養國際視野、找到好工作……之外,我們是否願意幫助孩子們一起看看擔任跨國志工的機會呢?

上帝的國很寬、很大,願我們按著上帝的旨意,如同亞伯拉罕一般,領受祝福,並且成為祝福別人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