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祢的時刻】

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院

今日基督徒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信仰和生活脫節。生活遭撒旦控告,遭世人譏諷,信仰沒有見證,沒有影響力,失去廣度和深度,在社會生活中被邊緣化……

劉幸枝

  從教會歷史當中我們知道,修道院的形成起初來自於一些渴望虔心修道,等候基督再來的信徒,他們遠離人群,進行團體性或個人性的修道。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主流信仰後,教會湧進一堆機會份子而淪為世俗化,進而又加深一群敬虔之輩渴望離群索居,與墮落的世界有別。

    修道主義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擁有多元的內涵,並不是所有的修道主義都是遁世的。在教會歷史中,被稱作小基督的聖法蘭西斯就是典型的例子。他把世界當作修道院,在世界中活出基督。而不是離群索居,尋求個人成聖。他所做的,正是回應基督的教導,作世界上的鹽跟光。

作一個有生命力的基督徒

   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太五:13)基本上,耶穌講的話都是取材當時百姓隨處可見的生活素材。鹽是生活中的必須品,被用來調味,讓食物嚐起來不會平淡無味。另一方面,有的人會用鹽作為防腐敗的用品,用大量的鹽,就可以醃製一些蔬菜水果,讓它們不會容易敗壞。

  當時以色列人用的鹽大多是礦鹽,他們從死海的岸邊,或是死海西南方的鹽山開採,這種礦鹽外觀像拳頭般大小,附著在岩石上,所以也叫岩鹽。相信各位對岩鹽不陌生,當你到高級餐廳吃牛排時,通常侍者會拿一塊石頭狀的東西在你盤子上磨幾下,掉下一些粗顆粒的結晶體,那就是岩鹽。

  古代猶太人吃飯時,會一手拿著鹽塊沾食物,或在一邊吃食物時,一邊用舌頭黏鹽來增加口感。當時的家庭都放置這種鹽塊,直到鹽的鹹味逐漸減少,完全失味,最後棄掉不用。所以耶穌才說:「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

  岩鹽雖然可能會失味,但是「鹽」仍被視為不毀壞的象徵。因此,古代的中東民族,在立約時雙方會吃點鹽作為儀式的成立。因為鹽被視為永不毀壞跟防止腐敗,所以民數記十八章十九節及歷代志下十三章五節也提到上帝跟我們立「鹽約」。

  在今天有些基督徒婚禮中也會舉行鹽約儀式,把新郎預備的那包鹽,跟新娘預備的另一包鹽,一起倒在透明的容器中讓它們混在一起,象徵「約」的永恆性。

  耶穌當時用日常生活中最平凡,卻是最重要的物品,提到基督徒在世界上扮演鹽的角色。他們雖是平凡的一群人,卻是神的兒女。他們雖然活在世界當中,面對許多誘惑與挑戰,但卻不會失去他們的信仰,所以不會在世界中失去鹽味,反而帶來防止腐化的效果。

  約翰福音十七章記載耶穌在上十架前為門徒的禱告:「我不求你他們離開世界,只求你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或作「脫離罪惡」)。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世界一樣。求你用真理使他們成聖;你的道就是真理。」(1517節)基督徒與世界有別,發揮出鹽的功用,可以彰顯在各個方面,當然也包含工作在內。

作天國的生意人

  台灣大學的教授張文亮曾經寫了一篇文章《桂格麥粉公司是怎麼來的?——克勞威爾的一生》。在文章中,他介紹桂格麥片的創辦人克勞威爾的故事。

  克勞威爾在就讀中學時期,認識一位基督徒校長。學校雖然有一千多名學生,但是這位基督徒校長卻花心思跟每個學生談話,並且引導他們認識主。他曾告訴克勞威爾:「花時間認識上帝的旨意,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

  幾年後,克勞威爾罹患肺結核,命在旦夕。他在絕望中想到當年校長傳福音給他,於是便開口向上帝禱告:「主啊!我將我的生命放在祢的手中,教導我做生意,讓我為祢做大事,我將我所賺的百分之六十五都奉獻於祢。」神應允了他的祈求,使克勞威爾日漸康復。十一年後他成功地成立桂格麥粉公司。事業飛黃騰達的他,用財務幫補慕迪聖經學院,推動「太平洋花園佈道團」(Pacific Garden Mission),並固定在每天中午邀請商人共餐,傳福音給他。

  克勞威爾說:「我不只是天國的生意人,更是基督的見證者,我雖然已是公司的老闆,但我仍向上帝支領薪水,很多人誇我會做事,會賺錢,但是我最會做的事就是禱告;因為在禱告中,我看到上帝不斷做事,那不是人所能做的事。」

  身為生意人,置身在商業圈當中,經歷的試探很大。基督徒很容易在世界中失掉鹽的味道,失去榮耀上帝的熱情。我們能做的,除了抽時間讀神的話,來保守自己的心之外,也可以學習克倫威爾所說,不斷禱告,活出一個身為基督徒的生命力。

作一個有影響力的基督徒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

  「斗」是指量穀物的木造器具,中國古代也用斗量榖米,所以我們有句成語叫:不為五斗米折腰。

   根據考古資料,耶穌時期,家庭用的日常燈火是一種用灰泥或陶土製成的輕便型攜帶式的燈壺。裏頭放了燈蕊,然後加上橄欖油讓它燃燒,產生照明作用。  古 代沒像我們今日擁有便利的照明設備,所以家家戶戶在室內時,自然會把燈壺放在枱子上,而不是放在量榖粒的斗底下。就像任何尋訪歐洲名勝的人,都會發覺古代 的城堡皆是蓋在山上,而不會建在山谷裏;因為可以居高臨下,易守難攻。

  耶穌把光跟山上的城堡作呼應,是指不要作隱藏的基督徒,而是作一個有影響力的基督徒。因為,光是藏不住的,它的出現就照亮黑暗;一如山上的城堡蓋在磐石上,顯出它的恢宏偉岸!

  近年前,美國蓋洛普民意調查(Gallup Poll)以及巴拿民意調查(Barna polls)發現到,許多人認為:那些去教會的人與沒有去教會的人行為舉止幾乎都是一樣的。這令基督徒發窘的結果,顯出一個警訊:基督徒世俗化愈來愈嚴重,就如同鹽已經失味,光放在斗底下一般!

   許多基督徒或許怕堅持信仰,會跟世人格格不入,怕被嘲諷是道貌岸然,所以開始隨波逐流,像失了味的鹽。另有些基督徒是「獨善其身」,把「光放在斗底 下」,跟外邦人保持距離,沒有傳福音的動力。正因如此,今日基督徒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信仰和生活脫節。生活遭撒旦控告,遭世人譏諷,信仰沒有見證,沒有 影響力,失去廣度和深度,在社會生活中被邊緣化。

  馬丁路德曾說:「上帝應許的惟一生存方式,不是要人們以苦修的禁慾主義超越世俗道德,而是要人完成個人在現世所處地位的責任和義務。這是人的天職(calling)。」但曾幾何時,我們甘脆成為一個被社會邊緣化的基督徒,或是在社會中開始將上帝邊緣化的人。

在生活、工作中為主作見證

  確實,現代基督徒遇到的社會處境絕對比耶穌時期還來得複雜。但那不代表耶穌的教導已經不適用在今日社會中。

  我有位姊夫是醫生,他把醫院取名以琳診所。他在醫院入口處放了一幅牧人耶穌跟羊群的大壁畫,不少病人甘脆直稱這間醫院叫「耶穌醫院」。

  姊夫一心想當傳道人,除了平常看診外,常受邀到各地講道。他是腎臟科醫生,經常面對許多洗腎病人,他曾帶過妓女戶的老闆信耶穌,傳福音給尼姑、和尚。曾經有好幾次他都想全時間事奉,但我跟外子並不贊成。或許你會覺得很奇怪,讓我告訴你原因。

  我從來沒有帶過甚麼妓女戶的老闆信主。這種從事特種行業的人可能覺得教會的人看起來很高尚,不是他們會來的地方。我也從來沒有帶領漁夫信主,因為他們都是拜媽祖的,不可能進教堂。

  可是姊夫只要坐在醫院裏,就有各種不同行業的販夫走卒找他報到。他們敬重他的醫療專業,並感受到他願意花時間聆聽他們的心聲。他常為病人禱告,帶他們一個個信主。

  雖然我可能很會解經講道,也受邀上電視錄製課程,但卻不像他那麼深入民間地把福音傳給各行各業的人。許多時候,我覺得姊夫比我更像個傳道人。

   我曾經在牧會時結識一名姊妹,在經濟最不景氣的時候,她的保險業績一落千丈,因時間空閒,便來教會接受陪讀訓練。她現學現賣,打電話詢問客戶願不願意接 受「一對一陪讀」。有趣的是,有幾名客戶都很樂意接受,結果她反而帶了很多人信主,結出許多果子。後來,主也賜恩她的工作,讓她擔任財務管理,在業績上祝 福她。

   親愛的弟兄姊妹,你們是否想過,讓別人知道你是基督徒是一件困窘的事,還是光榮的事?或許林來瘋熱潮延燒時,光明正大承認自己是基督徒的比例升高,因為 我們以林書豪為榮,他的見證讓我們沾光!然而,當有天媒體報導某名牧或佈道家涉及桃色新聞或挪用教會公款時,我們是否會引以為恥,而不想承認自己是教會的 一份子?

  別忘了,每個基督徒都是跟上帝負責。不要想靠別人的見證來沾光,也不要因一些基督徒成了失味的鹽而覺得自己的信仰也失色。重要的是,你是否渴望在職場上成為一個對人產生影響力的人,讓人們看見你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

  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曾說:「世界就是我們的修道院,每個基督徒都是世上之光、山上之城,要在生活中見證神。」在此,跟各位分享在網路上即可下載的禱告文:「上班前的禱告」,願我們都能以世界作為我們的修道院,靠著主的恩典,成為世上光,地上鹽與城上堡!

「天父,我將祢的同在帶進這工作場所。

我宣告祢的平安、祢的恩典、祢的憐憫和祢完美的規律進入這辦公室。

我承認祢的權能在這牆內會形成的每一句話、每個念頭、每項決定、每一件事之上。主,謝謝祢賜福我才能。

我承諾要為祢的榮耀,盡職地使用它們。

賜我一股新力量投入職場工作。

恩膏我的專案、點子和體力,甚至使我最小的成就,也能榮耀祢。

主啊,當我困惑時,求祢引導。當我厭倦時,求祢激勵。當我失去熱情,求祢用聖靈的光注入我。

願我的工作和做事的方法,可以為今天接觸的人,帶來信心、喜樂和笑容。

還有,當我離開辦公室,主,求祢保守我路途平安。

賜福我的家與家人有我離開時的安逸。

主,為所有祢已經成就的、正在做的、和將要成就的,我感謝祢。

謹以深深的愛和感恩,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