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宣教士檔案】 

誰願意去?

Ted Moon原作/余磊譯  

出生在印第安納州的基督化家庭,比爾的父親是個福音歌手,所以他的童年過得頗饒趣味。他聰明、好運動、成長過程享受人生。長大到肯塔基州一個小規模的神學院就讀,預備將來當牧師。在此他遇見瑪麗,結婚,畢業後到俄亥俄州鄉間兩個小教會牧會。

比爾感受到上帝呼召他成為宣教士,他索取了循理會宣教總會的申請表,但未填寫。有一天,他收到一個在印度的宣教士來函,提及另一宣教士罹患精神耗弱。醫生勸他別一個人做兩個人的事。宣教士說:「可是,醫生啊,如果第二個人都不出現呢?」上帝藉由這封信向比爾說話,他去跟瑪麗說及此事,她也感受到相同的呼召。

他們被循理會宣教總會接納,在一九五二年帶著三歲和一歲的孩子搭船前往印度。前六年在安德拉布德希(Andhra Pradesh)鄉村宣教,上帝賜福他們的事工,許多印度教徒和回教徒改信基督,建立了十七個教會,並且培訓在地人成為牧者。同時建立一所一到十二年級的學校,教育新基督徒的子女,也開放給其他人士。

後來,留下教會和學校給稱職的印度同工,比爾和瑪麗帶著四個孩子前往省會海德拉巴市(Hyderabad),擔任英語大教會的牧師。此地的事工結出豐盛果子,許多知識份子和大學生找到基督為救主。

接下來的是悲劇來襲,比爾病倒在醫院,發現是肝癌末期。四個月後的四月三日,比爾榮歸天家,這天是棕櫚樹主日和太太生日。追思禮拜中有許多感人的情景,其中有一個從鄉下來的教友,步行一整夜來參加,說:「今後,還有誰來愛我們啊?」

不久,瑪麗收拾行囊,來到孩子寄宿的學校,擔任圖書館館長。同時在俄亥俄州有一位比爾帶領信主的醫生寫信給瑪麗,表明願意負擔她四個孩子在印度及回美國讀大學的教育費用。這一大筆錢的用處,老大和老二最終落腳在韓國和台灣,任職教育宣教士子女的學校,老三在喬治亞州擔任牧師,么女結婚後在家教養三個敬虔的女兒。

比爾回天家卅五年後,他的長子在南卡州哥倫比亞國際大學擔任教授。有一天,他在校園遇見兩個印度男士,提到他的父親曾在海德拉巴市宣教,其中一個說:「你是比爾穆恩的兒子!」長子大感驚訝!他們說,在穆恩牧師帶領下,他們信主得救,現在一個當牧師,另一個擔任亞洲神學協會的秘書,負責創辦神學院,訓練傳道人。

回顧我的一生,能夠成為比爾穆恩的兒子,及穆恩家族的一員,是我的榮幸。更大的榮幸是成為上帝家族的一員。雖然我的父親在世上只有短短四十四年,我知道他回到天家,必受上帝迎接,說:「你做得很好,良善又忠心的僕人,進到我的救恩喜樂裏面。」

願我們在世上的所作所為,到那日,也聽到上帝對我們說一樣嘉勉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