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祢的時刻】

書珊皇宮的美人心計

劉幸枝

舊約聖經記載的許多節期都與歡慶豐收及紀念救贖相關。不過,若要談猶太人心目中既結合了救贖意涵,又可以讓人心感暢快的節期,那就非「普珥節」莫屬了。每年陽曆的二月底或三月初,也就是猶太曆最後一個月份——亞達月的十三日到十五日,猶太人都會大肆舉行慶祝活動。他們化妝遊行、大口喝酒、互贈佳餚、賙濟窮人。普珥節的節慶恰好是在冬末初春時節,與西方國家慶祝嘉年華的時間相仿,所以猶太人的普珥節也被視為「狂歡節」。

《巴比倫的他勒目》曾提到一句話:「要喜樂,因為這是亞達月。」為何一個寒冷蕭瑟的月份會受到拉比傳統的看重呢?那是因為,在這個月份裏,飽受磨難的猶太人在歷史上曾經面臨一場種族大屠殺的危機;而他們所敬拜的那位看不見的真神,卻巧妙地使用一名深居波斯後宮的猶太佳麗來扭轉危機。她的美人心計不僅拯救萬萬的猶太同胞,更使她在身處劣勢的情況下反敗為勝!

亞哈隨魯好大喜功

公元前五三九年,波斯王古列(塞魯士)消滅巴比倫帝國,成為近東霸主。他採取寬容政策,釋放當年被巴比倫所擄的猶太百姓歸回,應驗了先知以賽亞的預言。數年後,王朝旁支的大利烏一世(大流士)輕取帝國統治權,他與古列王的女兒亞托莎(Atossa)結合,生下了亞哈隨魯王,歷史上稱之為薛西一世(Xerxes)。

亞哈隨魯王(統治期:486465B.C)尾隨父親信奉祅教,登基之時頗有乃父之風。只可惜他性格不夠沉穩內斂,而是好大喜功。公元前四七九年,當他在位第三年,就召開長達半年的盛大筵宴,除了展示波斯帝國的財富之外,也為遠征希臘城邦進行軍事籌備。有不少聖經學者根據希臘史家希羅多德的名著《歷史》的記載,推斷《以斯帖記》第一章三節正是描述當時的背景。皇后瓦實提就在這段過程中,因拒絕成為亞哈隨魯王炫耀的展示品而遭廢后的命運。公元前四八一年,亞哈隨魯王動身攻打希臘。歷經兩年征討,結果是無功而返、灰頭土臉。

志氣受挫的亞哈隨魯王開始想念起廢后瓦實提(斯二:1)。為了 滿足 君王感情上的需要,波斯王朝開始廣徵各族佳麗。每位美人都必須抹六個月的沒藥油,再用六個月的時間抹香料與潔身之物,然後才能跟亞哈隨魯王共度春宵。這些年輕貌美的女子除非能再次被召見,否則只能終身獨守活寡,鬱鬱而終。可想而知,這群女子的人生若只是為 滿足 君王一夜風流而活,那將是何等悲情。倘若能幸運地雀屏中選,飛上枝頭作鳳凰,那麼人生風景又是另一番顏色。猶太女子哈大沙正是置身在這場人生睹注中的一位。

麻雀變鳳凰

哈大沙與堂哥末底改同住波斯王朝的首都書珊城。她的希伯來名「哈大沙」原指蕃石榴樹或是山桃樹,那是很不起眼的名字。她後來更名為以斯帖,可能是為了避免在異邦政權之下受到種族歧視。以斯帖這個波斯名擁有美麗的含義,意思是指「星星」。奇妙的是,哈大沙的命運就在上帝巧妙的安排下,從一株栽在異邦的小山桃樹,搖身變成幫助猶太同胞的民族救星。

我們可以想像,當年被送入波斯深宮的以斯帖置身在一群鶯燕之中的壓力。當時各族佳麗們無不使出渾身解數,急欲搏得三千寵愛集一身的殊榮。但是,聖經卻提到以斯帖除了掌管女子的太監希該所派定給她的,她別無所求(斯二15);由此可見以斯帖絕非貪圖富貴與濃妝豔抹的庸俗之輩。哪知無心插柳的她,卻獲得亞哈隨魯王最熱烈的寵愛,在亞哈隨魯王第七年榮登皇后之尊;那年是公元前四七八年。

沒想到,亞哈隨魯王第十二年年初,皇后以斯帖正式面臨她人生前所未有的大危機。事由起因於國王近臣哈曼因不滿猶太人末底改拒絕向他屈身下拜,而決定屠殺波斯帝國境內的猶太人。哈曼耍弄心計地說服亞哈隨魯王摘下王戒,授權讓他任意處置猶太人(斯三:811)。迷信的哈曼透過他人問卜抽籤,決定在該年最後的月份——亞達月十三日採取全面屠殺猶太人的行動。波斯各省的人都可在亞達月十三日下手屠殺猶太的老弱婦孺,並搶奪他們的財產(斯三:13)。我們從這件事上看出亞哈隨魯王容易輕信小人,思慮不周且枉顧生靈。皇后以斯帖正是伴隨此等昏庸君王;更慘的是,她已經有好一段時間沒被寵幸了(斯四:11)。

民族救星小山桃

據悉亞哈隨魯雖奉行一妻制度,侍妾卻多達三百六十多名。與亞哈隨魯王結褵五年的以斯帖可能逐漸失寵。此時她又遇到自己的猶太同胞即將遭到大屠殺的命運。如果她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刻曝露猶太人的身分,極有可能失去皇后位分,還有生命危險。

可是堂兄末底改的話卻警戒以斯帖:「妳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太人,得免這禍。此時妳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妳和妳父家必致滅亡。焉知妳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斯四:1314

原本,以斯帖就不是一個貪圖富貴的人。面對種族屠殺的危機,她決定置個人生死於度外,號召書珊全城的猶太人三天三夜禁食,連她自己與宮女都照著做(斯四:16)。聖經提到的禁食常與禱告關聯,以斯帖記雖然未曾有隻字出現「上帝」或「耶和華」的稱謂,但是讀者都心知肚明,這位即將冒死朝見地上君王亞哈隨魯的小山桃,已 向天上 君王發出緊急求救訊號。祂一直與異邦的猶太選民同在,祂也在皇宮與以斯帖同在。即或以斯帖已帶著「死就死」的決心(斯四:16),祂卻可以使她經歷死裏復活!

敗部復活凶變吉

禁食三日後的以斯帖,楚楚動人的出現在亞哈隨魯王面前。一個月不見,亞哈隨魯王頓覺眼前佳人無比新鮮。他不由自主的伸出金杖,使以斯帖可以摸著杖頭來到他的面前。亞哈隨魯王開始對以斯帖信誓旦旦,連江山都願意分一半給她。而沉著的以斯帖卻充份發揮她美人心計的魅力,步步運籌帷幄的引導亞哈隨魯王明白真相。

以斯帖連續兩日設宴款待國王與哈曼之間的那夜,有一段巧妙的插曲。亞哈隨魯王因睡不著而叫人取來史記,猛然才想到自己還未奬賞當年那個舉發叛徒的末底改。從那夜開始,上帝選民經歷敗部復活的曙光愈來愈強烈。當日早晨,哈曼還來不及請求國王把末底改掛在他預備的木架上,國王卻已要求他要把駿馬跟朝服遞給末底改,讓他遊街享尊榮(斯六:49)。隨後,哈曼就在以斯帖的步步為營之下,被掛到原本要害死末底改的木架上去。

然而,亞哈隨魯王先前頒佈屠殺猶太人的詔諭已無法收回。唯一彌補之道,只能再下一道詔諭,允准波斯境內的猶太人在亞達月十三日那天為了護衛身家財產而採取反擊行動(斯八:11)。原本這天是仇敵向神的選民趕盡殺絕的日子;豈料,上帝扭轉凶日為吉日,反而變成選民得勝仇敵的日子。諷刺的是,那個自以為鴻運當頭,掣籤擇日陷害猶太人的哈曼,還來不及看到猶太人被屠殺殆盡,就自己先被掛到木架上去了。他精心為上帝選民預備的「黃道吉日」還真變成了他們的好日子。

根據《以斯帖記》第九章廿至廿三節記載,自該年亞達月之後,末底改寫信給波斯各省所有的猶太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太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宴歡樂,彼此饋送禮物,賙濟窮人」。於是,猶太人按末底改所寫給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這就是「普珥節」的由來,因為「普珥」的原意指的就是掣籤。

絕處逢生悲轉喜

今日的猶太人在慶祝普珥節時,會誦讀以斯帖記》。許多孩童與大人會在這天拿著一種叫做「貴格」(graggor的噪音器,每當讀到「哈曼」時,大伙們就會用「貴格」製造噪音。有的人還會跺腳與叫囂,藉此表達他們對這位魔鬼使者的抗議。

自二次大戰之後,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開始有普珥節的化妝遊行。許多人會喬裝《以斯帖記》中的角色作樂。所以,在當地有句俗諺說:「找宗教?上耶路撒冷!找樂子?下特拉維夫!」

對曾經歷納粹大屠殺的猶太人來說,普珥節的意義是非凡的。他們雖曾遭踐踏,仇敵至終如糠粃被風吹散。也難怪,他們要極力的歡樂慶祝。不過,對跨越國界與種族的基督徒而言,普珥節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

「普珥」原本肇始於仇敵的詭計,亞達月十三日原是一個大凶日。然而,就在這個看似註定以悲劇收場的厄運中,上帝卻巧妙的化咒詛為祝福,將凶日改為吉日,讓起頭的悲劇以喜劇歡樂收尾。如果當年的以斯帖是一個宿命主義者,她只能任憑環境擺佈,成為深宮怨婦與民族罪人;但她卻選擇禁食三日,尋求神的幫助,經歷絕處逢生。我們是否可從這場「普珥節」當中,看到了耶穌基督福音的奧意?當我們無力改變命運時,仍然可以選擇單純信靠,邀請祂介入我們的人生。因為,唯有祂是曾經從死裏復活的主;故此,祂可以賜下出死入生的恩典給我們。祈願我們在面臨表面看來像是咒詛與厄運的事件時,終能在仰望主的保守中,經歷到敗部復活的得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