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漫談宣教】

我也在改變了

羅惠強

作越文化工作,與不同背景的同工合作,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又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卻需要很仔細的思想、瞭解和分析,分辨作法或真理……

 

最近翻看我們教會聚會的相片,聚會地點一樣,燈光與場地的佈置變化不大,但看每張照片時,總覺得十年前聚會的地方與現在的很不相同,沒有拆卸牆壁,但看上去場地大了一點,沒有作大事的粉刷牆壁,但背景色澤改變了,原因是甚麼?回想過去這也是與同工討論最多的問題所在!

我們聚會的地方是在二樓,窗外有個平台,聚會後我們會在那裏一起共進午餐,筆者愛種植花木,春夏季節,攀藤植物沿棚架而生長,使平台更顯青葱翠綠。

聚會時我總愛把厚厚的窗簾放下,外面的陽光透不進來,開著燈,讓裏面的燈光足夠照明,不必理會天雨或天晴,關上進出平台的門戶,無人在前面進出平台來打擾聚會,但我的同工總愛把窗簾拉開,讓外面的陽光照進室內,就不必開燈,夠自然又環保。聚會時是否應拉開窗簾,看似很簡單的問題,我們卻花了不少時間去討論。

不同觀點與習慣

筆者的論點是要專心敬拜,窗外平台上不時有花貓在玩耍,或小鳥在覓食,有時也會上演貓捕雀的殘忍鏡頭,使敬拜的人分心,筆者又覺得窗外陽光猛烈,講台的位置在窗前,會眾向光而坐,只見講員的黑影,對專心聽道大打折扣。我的同工則以為,看見花草樹木更能自然地從內心向神敬拜。

原來作越文化工作,與不同背景的同工合作,有很多我們習以為常,又以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卻需要很仔細的思想、瞭解和分析,分辨作法或真理,理性的考慮選擇那一樣更合適,叫教會得祝福,不然可能引起誤會,甚至誤會而紛爭,最後分裂告終。

為何要把窗簾放下,不容外面的陽光透進來?真的是會眾向著光源望著講員而聽道,眼睛容易疲累?又為何要把窗簾拉開,是為節省能源?為空氣清新點?

討論多了,想得深入一點才猛然發現,原來當中有很深的觀念和習慣驅使,又夾雜著一些禮儀神學觀念的分歧,使問題交織難分了。筆者來自香港,為亞熱帶氣候地區,亞熱帶氣候自然是陽光充足,除非一整個星期下著大雨,不然甚少聽到有人為猛烈的陽光而感恩。陽光影響氣溫,既是亞熱帶,鮮少有人為炎熱的氣溫而雀躍的。香港人口密度為世界之冠,人車所發出的聲音,包括外面傳來的歡愉笑聲,大致會被列為是破壞寧靜的噪音,不會被人欣賞。由於居住環境,人口密度高,打開窗戶總會看見對面的房子,也會被人看見,極影響會眾聚會的集中力。

又地球溫室效應,各家各戶開著空調,關上窗戶,而開著空調就成了香港教會的特色。敬拜的中心與講台有直接的關係,亞洲教牧神學的特色是重視講台的講論,敬拜也多重視講解聖經教導,多由主禮人帶領會眾思想,而自由默想的時間不多。

從大自然體會創造奇妙

我的同工是瑞士籍人仕,成長的地區不用多介紹、稱為世界花園,人口密度低,地區遼闊,人以車代步,在街上走路,每遇到別的行人,總會放緩腳步,停下來打個招呼,問候兩句才繼續前進,因此,除了遇上故意製造極大噪音的破壞份子,不然他們喜歡聽見別人的歡笑聲音,看見別人的踪影。又由於冬天下雪的日子頗長,有時多日天色昏暗,所以他們看見太陽便興奮,休閒的在陽光下躺著,就覺得是享受。崇拜時又強調個人的心靈敬拜和默想,自由分享,不必太多神學講解,或太多獨到聖經亮光,看見藍天白雲、紅花綠草他們便滿心感恩。總的來說,與大自然接觸使他們敬拜感恩的心情倍增。

因著這樣的文化和觀念不同,聚會時應否將窗戶打開的簡單問題,我們就用了很長的時間去討論。感謝同工對我的遷就,起初聚會時的照片總是厚厚窗簾的背景,看不見外面平台的花木,相片的空間只是數平方米的斗室。再翻閱近年聚會時的照片,聚會地方好像闊大了,講台背後的窗簾不見了,只見青綠的花卉或平台的背景。猛然發現,我也在改變了。是的,平台上的花貓猶在,小鳥仍在那裏覓食,貓捕雀的鏡頭偶然也在崇拜時上演,講解真理和神學課題仍是我們所強調的,講道時聖經的亮光也是我們所重視,但打開著窗簾幕,望著綠油油的花卉,小貓在遊玩,小鳥在歌唱,我們唱著這是天父世界,使我更容易領會天父創造的奇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