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想祢的時刻】

搬家

亞伯拉罕不止搬家一次。他先是從吾珥搬到哈蘭,再從哈蘭搬到迦南地,再從迦南地南遷至埃及,再從埃及遷回迦南地……

劉幸枝

    相 信許多人都有搬家的經驗。俗話說,搬家像是剝層皮,搬家三次猶如放火一場。的確,搬家既勞神又費心,對攜家帶眷的人更是如此。不過,根據一些經文的記載, 我們發現到上帝竟是會主動叫人搬家的上帝。更令人咋舌的是,以色列的族長跟先民,都是經歷過浩蕩的搬家工程,尤其是亞伯拉罕,我們除了敬稱他是信心之父 外,更可尊他是搬家達人。

  希伯來書十一章列舉了許多信心偉人的故事。光是提到亞伯拉罕的部分,篇幅就超過其他人。而亞伯拉罕被聖經稱道的信心彰顯,除了獻以撒事件外,就非搬家莫屬了。

  希伯來書十一章八節提到:「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裏去。

  每一個人搬家,一定都有需要搬家的理由。更何況是跨國界的搬家,考慮的因素就更加複雜。但是,亞伯拉罕搬的理由很簡單——上帝的呼召。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他對未來的藍圖並不清楚。他只知道,上帝會透過他順服的舉動,使萬國萬民因他蒙福(創十二:23)。

  亞伯拉罕的搬家行動,可謂是跨文化、跨國界,以及跨信心的遷移。我們從創世記的記載中知道,亞伯拉罕不止搬家一次。他先是從吾珥搬到哈蘭,再從哈蘭搬到迦南地,再從迦南地南遷至埃及,再從埃及遷回迦南地。

   為甚麼上帝要使萬國萬族得福的方法,是叫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家呢?如果說,吾珥與哈蘭是拜偶像之城,那麼迦南地也好不到哪裏去。事實上,迦南地不僅偶像 崇拜盛行,而且摻雜淫亂儀式,所多瑪與蛾摩拉更是罪惡之城。但是上帝叫亞伯拉罕大老遠的搬家有其目的。因為離開本族本家的亞伯拉罕,經歷了連根拔起的割 捨、徹底放下的順服,以及全然仰望的信心。搬家達人亞伯拉罕至終認識到,這世界非他的家,他最安穩的避風港其實是上帝的同在。

連根拔起的割捨

  根據使徒行傳七章二至四節司提反的描述,亞伯拉罕還住在吾珥時,上帝就呼召他。創世記並沒有記載亞伯拉罕有甚麼回應,只提到他隨著父親他拉舉家遷移到哈蘭。

  吾珥是甚麼地方呢?吾珥就位在米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區,那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發源地。一九二二年英國考古學家 Charles Leonard Woolley爵士在今日伊拉克南部廢墟挖出了一座古城遺址,它就是亞伯拉罕的故鄉吾珥城。從考古資料中,我們發現亞伯拉罕當年生長的吾珥城,早已享有高度的人類文明。這座城擁有先進的灌概技術、人工渠道,以及都市規劃。他們奉月神為主上帝,並在城市的中心興建高聳巨大的上帝壇(Ziggurat)。根據約書亞記廿四章二節的記載,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不僅是生長在這裏,而且也是拜偶像的人。猶太傳統甚至提到,他拉本人就是以經營販售偶像為業。亞伯拉罕這位信心偉人,其實是出生在一個拜偶像的家庭。

   創世記十一章卅一節提到,他拉原本是想舉家遷往迦南地,但不知是甚麼原因,他們走到半路就不再前進,而是選擇定居在哈蘭。哈蘭跟吾珥一樣,都是祭拜月神 的城市,也是通往迦南地的重要商城,繁榮程度並不亞於吾珥。或許哈蘭的便利吸引了他拉家族,總之,他們不想再走下去了。亞伯拉罕一直住在那裏,直等到父親 去世為止,那時他已經七十五歲了。

   曾有學者提到,亞伯拉罕是遊牧民族,所以才帶著帳棚逐水草而居。但事實不是如此,從他先住吾珥,再住哈蘭,我們知道他是都市人。所以,創世記十二章才記 載,當他決定順服上帝的呼召離開哈蘭,往迦南地前進時,他已經擁有許多的財物。遊牧民族不會有甚麼家當,但是都市人就不同了。

  何以亞伯拉罕的搬家行動被視為一種信心的舉動。因為那代表七十五歲的他,放下了人親土親的安全感,也放下了對一個熟悉環境的倚賴感。因為搬家,他學習如何割捨;因為搬家,他學習如何信靠。

  舉例來說,當他搬到迦南地後,與侄兒面臨彼此的牧工相爭的問題。他是長輩,理當選擇肥沃的土地,侄兒應該禮讓,但是他卻告訴羅得,你先選吧!我們不該相爭的(參創十三:811)。當羅得無端被捲入城邦之間的戰爭時,亞伯拉罕帶著家丁搶救,也化解所多瑪王的危機。所多瑪王高姿態地想要犒賞亞伯拉罕時,他卻回答說:我不取你一根線、一根鞋帶,免得人說,是你使我富足(參創十四:2124)。亞伯拉罕清楚知道,真正使他富足的是耶和華上帝(創十四:1820)。

    不曉得後人在講述亞伯拉罕獻以撒之舉時,是否曾經想過,亞伯拉罕的信心高峰與全然順服的行動,是他經年累月學習放下與信靠的結果,而上帝便是透過數次搬家面臨的挑戰來調整亞伯拉罕的眼目,學習放下可見的外在豐富,學習在環境變遷中堅心倚賴主。

徹底放下的順服

  希伯來書十一章九節說:「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棚,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

  亞伯拉罕的搬家行動,沒有因為他抵達迦南地而終止。因為他的搬家跟一般人不太一樣,他的搬家是沒有目的地。有些人搬家,是賣掉台北的公寓,到台中買透天厝;或是離開台灣,移民美國。但是,亞伯拉罕的搬家,只知是到迦南地,卻不知安定在哪裏?

  聖經記載,亞伯拉罕遷居迦南地不久,便面臨飢荒的考驗,亞伯拉罕只好帶著妻子再遷到埃及,到了埃及又差點失去妻子。由此可知,順服上帝的呼召一點都不浪漫,信心的跟隨並不代表生活中都不會遇見困難。

  如果亞伯拉罕不要搬到異鄉,好好的在本族本家安身立命,他的人生或許就不會遇到那麼多的挑戰。他一生過得很平安,但他對上帝的認識也可能很平淡。正因他搬到一個沒有人脈、語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區域,他才更能在孤單與驚惶中,緊緊的抓住上帝。

  表面上,是亞伯拉罕搬家,但是上帝也跟著他搬來搬去。原來亞伯拉罕不管怎麼搬,都搬不出上帝的手掌心。他一直在上帝的手裏,他真正的居所是在上帝的同在裏。

  從埃及再搬回迦南地的亞伯拉罕,過的不是都市人的生活。亞伯拉罕在幾次搬家的過程中,已經習慣住在帳棚裏(參創十三:18,十八:1)。帳棚是可以移動的房子,非常便利,但那也象徵他無法住在一幢磚造或泥造的屋子裏,囤積許多的東西。因為在過去搬來搬去的人生中,他或許領悟到,上帝帶他在各地露營(參創廿一:34),每到一個地方露營,上帝就賜他人生不同的風景,讓他體驗人生,感受上帝。每到一個地方,按聖經記載,他就築壇獻祭(創十二:78,十三:418,廿二:9),留下敬拜上帝的記號,讓不認識耶和華上帝的人可以看到他的見證與生命。他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亞伯拉罕,但上帝將透過他對上帝旨意的順服,宣告那將來以信心為本的人,都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與他一同得福(參加三:9)。

  晚年的亞伯拉罕,沒有自己的土地。他必須跟赫人買地,為的是安葬愛妻撒拉(創廿三:4)。他在當地人面前自稱:「我在你們中間是外人,是寄居的」,但那並不減損他在當地人面前的份量,因為當亞伯拉罕跟赫人買地時,他們說:「你在我們中間是一位尊大的王子」(創廿三:6)。原來環境的變遷與人生的變故沒有讓亞伯拉罕變得潦倒猶疑,相反的,如同他的孫子約瑟的遭遇一樣,他們愈加在人生無常之中,顯出對上帝堅定不移的信仰,跟他們一同搬家的上帝也一直陪伴著他們。

全然仰望的信心

  希伯來書十一章十節說:「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

   當年亞伯拉罕所住過的吾珥城在哪裏?哈蘭城又在哪裏?如今都是廢墟。迦南地繁華的所多瑪在哪裏?蛾摩拉又在哪裏?如今都是一片焦土。公元五世紀初,當蠻 族入侵歐洲,被譽為「永恆之城」的羅馬竟危在旦夕,此時初代教父奧古斯丁寫了《上主之城》,對比了人手所造之城的相異性。

    人類營造的城市各有不同風情,但是經過歷史淘洗、政權變化、氣候影響,有誰能保證幾世紀後,北京城是否已淹沒在沙塵暴之中?紐約市已被全球暖化後的暴漲洪水覆滅?

  亞伯拉罕走過了吾珥、哈蘭,也到過了埃及、非利士地。在看過了所多瑪與蛾摩拉的一夕覆亡,在經歷過城邦之間的廝殺角力。沒有任何不動產的他,內心卻擁有一個不能震動的國度,使他可以在外邦人面前成為「尊大的王子」。

  近來因搬家之故,我對亞伯拉罕離開本族本家的故事特別有感觸。三年半前,我與外子認定人生下半場就埋在中台灣,所以從德國運回了一些風味藝品,購買與接收娘家饋贈的雅緻傢俱,把學校為我們租來六十坪的房子,佈置成古典歐風的家居,自己像是坐擁溫馨城堡的公主。

   然而,三年半過去了。這期間經歷了許多不在我們人生計劃中的事,其中包括,我從幾間神學院陸續邀請擔任教導工作,但期盼我能再去攻讀神學博士的事上,與 外子一同尋求前面的道路。我們決定不管任何神學院提供甚麼條件,我們都先放下一切,不拿支持、不給任何承諾、不預設立場,只是禱告尋求重返德國是否出於上 帝的呼召,然後跟隨。

   最近打包搬家的過程中,幾乎出清所有的家當。充滿豐富感情的我,即使是處理一株株的盆栽,也都想找個「好人家」照顧它們。內心對許多事物的不捨與放下, 讓我在搬家過程中數次哀聲嘆氣,原來生命中竟然有那麼多美好的東西,是我根本帶不走的。此時此刻,我才終於明瞭,何以亞伯拉罕的搬家行動,是一場又一場的 信心操練。隨著搬家次數增多,學習割捨的機會也會更多。

   這次的搬家經驗,讓我有很深體認,「搬到天家」是件多麼美好的事。都不用打包、整理甚麼,雙手一攤,兩腿一伸,就到主那裏去。不管你現在住得多安穩、多 幸福,有一天,我們終究要搬家!搬到哪裏去?當然是希望搬到更好的地方去,有主同在的地方。而在這個過程,上帝可能允許讓我們的生命中經歷失去、割捨、放 下與順服,為要我們以單純的信心仰望祂,單單以祂為滿足……這是我們學習搬到天家之前必經的功課。問題是,我們預備好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海外宣教季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