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士檔案】
泰雅族的忠僕
余磊
有機會拜訪泰雅族的教會,看到會友用羅馬拼音的泰雅文讀經和吟詩,好生敬佩;但不知泰雅文字怎麼來。後來在馬禮遜學校遇見一位頭髮斑白的外國老太太,攙扶著她的兒子是現職總校長,說:「這是我媽媽,今年八十九歲。她以前跟我爸爸一起翻譯泰雅族語的聖經。」我豎起大拇指說:「謝謝你們來台灣,幫助泰雅族人!」兒子說:「她已逐漸失智,可能不記得,也聽不懂了。」為了福音,這對夫妻成了泰雅族忠僕,直到油盡燈枯。
從加拿大差派來臺的穆克禮(Clare McGill, 1919〜1996)和葛莉絲(Grace McGill, 1923〜)可說是「天作之合」,同樣出身農家,父親同在十六歲信主;戀愛時喜歡同一節經文:「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十六:11)葛莉絲寫道:「我以積極的回應克禮將來為無文字語言造出字來。」兩年後結婚,夫唱婦隨,令人稱羨!
修完神學院課程和語音學,他們接受來台翻譯聖經的呼召。在溫哥華碼頭告別親友,經一個月的航程來到台灣。他們屢次搬家,住過臺北、淡水、烏來、新竹、臺中,也要適應新環境和文化,養育兩個孩子,但總以完成翻譯泰雅文聖經和詩歌為念,包括印刷、推廣、教導;備嚐苦辛。
他寫信回母會說:「我會說泰雅語,泰雅族人聽了,對我更加友善。語言的分析進行得很慢,不過仍在進展。請繼續為我代禱。」後來他找到同工,從新約一節節、一卷卷的翻成泰雅語。一九七四年底,泰雅族語聖經終於出版。穆克禮以耶利米書卅一章十六節與同工共勉:「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賞賜。」此外,他也寫成《耶穌的誕生》和《兒童聖經故事》集,並開辦函授課程。
晚年的穆克禮除了以流利的泰雅語講道和教唱詩歌,也編寫二十多種教材。一九八四年六月,穆克禮在台南神學院獲頒「榮譽神學博士」,並感謝其翻譯貢獻。在健康上,一九八一年疝氣手術的後遺症到一九八六年惡化,在全家人陪侍下,穆克禮最後一句遺言是以無聲的唇語對葛莉絲說:「我愛妳。」
他息了世上的勞苦,但像希伯來書說到亞伯:「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十一:4)我們可說,穆克禮牧師藉著泰雅語和一生的見證,仍舊跟台灣人說話。